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中国研究人员测试神经植入体,截肢者将实现意念操控光标

中国希望将其侵入式脑机接口(BCI)技术的人体试验规模扩大到瘫痪或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并计划到2026年将参与者人数扩展至40人。

据报道,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个启动先进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人体试验的国家。

该试验对象是一位37岁的男性,他在十多年前因高压电事故失去了四肢。据报道,今年三月,研究人员将一个硬币大小的装置和电极植入其大脑。几周内,该受试者便能操控屏幕上的光标,使他能够下棋、使用电脑,甚至能以接近正常人的水平玩游戏。

电极全球最小、最柔韧

从今年开始,该团队将启动针对瘫痪或ALS患者的小规模试验,计划到2026年将参与者人数扩展至40人。据称,此项工作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牵头,联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及多家产业合作伙伴共同开展。

媒体补充道,植入患者体内的深部脑刺激电极是同类产品中全球最小且最柔韧的。中国科学院教授赵郑涛解释称,该电极由中科院研究团队研制,直径约为头发丝的百分之一,厚度约为Neuralink电极的五分之一。

赵教授在中科院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还指出,该电极具有极佳的柔韧性,使其能够随着神经元之间微妙的滑动而弯曲。这种设计对周围组织造成的干扰极小,患者的神经元几乎未受植入手术影响。每个电极尖端含32个采集脑电信号的传感器,使其能够与脑组织长期共存而不引发免疫排斥反应。

试验将包括操控机械臂和AI智能体的训练

在进入人体试验之前,该技术已在老鼠和猕猴身上进行了广泛测试,以评估其安全性、柔韧性和有效性。该植入体直径26毫米(约1英寸),厚6毫米。植入手术耗时不到30分钟完成。外科医生在患者运动皮层上方的颅骨处削薄一个硬币大小的区域,制造了一个5毫米的开口以插入电极。

手术前,手术团队利用先进扫描技术绘制了患者大脑的详细3D图谱,以便进行精确规划。手术过程中,实时导航技术引导团队以毫米级的精度放置电极,确保定位最佳。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研究团队将与患者密切合作,训练他操控机械臂,使其能够执行抓握和操纵日常物品等实际任务。

试验的未来阶段可能涉及更复杂的任务,例如操控机器狗和具身人工智能(AI)智能体等复杂设备。报道强调,除了当前应用,该技术还有望用于一系列医疗场景,并为中风、ALS和阿尔茨海默病等使人衰弱的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如果朋友们喜欢,敬请关注“知新了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IWA7Azdfdnw8Yqap03nv7I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