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底,当海辰储能在第二届生态日发布∞Cell 587Ah 大容量储能电芯时,整个行业意识到一个事实:储能产业的游戏规则已经被彻底改写。从 2022 年的技术积累,到 2023 年 1175Ah 电芯横空出世,再到 2024 年完成全场景布局,海辰储能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从行业跟跑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蜕变。这背后,是一套颠覆传统的创新逻辑。
故事的起点要回到 2022 年。彼时,全球储能市场正经历高速增长,但技术路线却陷入同质化泥潭 —— 几乎所有企业都聚焦于 314Ah 电芯进行迭代,行业竞争集中在细微的参数优化和成本控制上。这种 "内卷" 让海辰储能的研发团队深感焦虑:如果所有人都沿着同一条路奔跑,中国储能产业永远无法实现真正的突破。
对于行业市场的发展困境,海辰储能团队意识到,行业长期遵循的 "电芯规格决定系统架构" 的路径,正是制约集成效率提升的根源,能否通过先设计最优的系统架构,再反过来定义电芯?
基于这一洞察,海辰储能启动了 "系统正向开发" 项目。研发团队从 20 尺集装箱的物理空间出发,计算最优的电池排布方式,最终确定 4 列 4 簇的极简架构为理想方案。这一架构相比传统的 6 列设计,不仅空间利用率提升 30%,更能大幅减少连接部件,提高系统可靠性。但问题随之而来:现有电芯规格无法适配这一架构,必须开发全新的大容量电芯。
2023 年 12 月 12 日,海辰储能第一届生态日成为行业里程碑。全球首发的 1000Ah + 长时储能大电芯(后迭代为 1175Ah)及 6MWh + 系统,正式宣告了 "系统定义电芯" 时代的到来。这款产品的革命性在于:它不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良,而是从底层逻辑上重构了储能系统的设计方法。
1175Ah 电芯的推出立刻引发行业震动。它完美适配 4 小时以上的长时储能场景,单箱能量达到 6MWh+,远超传统 314Ah 电芯组成的 5MWh 系统。更重要的是,其创新性的 4 列 4 簇架构将系统零部件数量减少 40%,不仅降低成本,更提高了可靠性。
但海辰储能的野心不止于此。2024 年,团队发现 4 列架构的成本优势同样适用于 2 小时场景。基于这一判断,海辰储能决定将这一架构下放到短时储能系统。挑战在于:1175Ah 电芯对于 2 小时场景而言容量过大,需要开发一款容量减半但能共用平台的新产品。
∞Cell 587Ah 电芯由此诞生。这款专门适配 2 小时场景的电芯,容量恰好是 1175Ah 的一半,却能与前者共用 pack 平台和系统平台。这种设计展现了惊人的工程智慧:既满足了不同场景的需求,又最大化降低了研发和制造成本。同步发布的∞Pack 平台和∞Power 6.25MWh 系统,标志着海辰储能完成了从 2 小时到 4 小时以上全场景的覆盖。
技术创新的背后是专利布局的支撑。截至 2024 年底,海辰储能已累计申请超 3900 项专利,形成覆盖材料、结构、系统的全方位保护网。这种 "专利先行" 的策略,让海辰储能在推动行业标准制定时拥有了话语权。例如,其立体防热失控技术被纳入多项行业安全标准,4 列架构的设计理念也成为新的参考基准。
海辰储能的三年跨越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真正的创新不是比对手跑得更快,而是找到一条全新的赛道。当行业还在 314Ah 的赛道上内卷时,海辰储能已经开辟了大容量电芯的新战场;当对手专注于单一产品时,海辰储能已构建起覆盖全场景的技术生态。这种战略眼光,或许比具体的技术突破更值得储能制造业深思。
如今,当全球储能企业开始跟随海辰储能的脚步转向大容量电芯时,海辰储能又在规划下一个三年。正如其产品 "∞" 所象征的那样,创新永远没有终点。对于中国储能产业而言,海辰储能的故事证明:只要敢于打破常规,就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