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设计的未来(3)

上一篇聊到,第一个“自然”塑造的人类塑造了第二个“自然”,人类塑造的AI已经在酝酿第三个“自然”。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人类塑造的桌子、椅子、打字机、计算器无法塑造第三个“自然”,而同样是人类塑造的数据算法人工智能就会呢?

这个问题等于是问:

为什么第一个“自然”塑造的花花草草、猪牛马羊无法塑造第二个“自然”,而同样是第一个“自然”塑造的人类就可以呢?

《人类简史》中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是——“认知革命”,更具体来说,是“虚构的能力”:

“‘虚构’这件事的重点不只在于让人类能够拥有想象,更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象,编织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不管是《圣经》的《创世记》、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梦世记'(Dreamtime),甚至连现代所谓的国家其实也是种想象。这样的虚构故事赋予智人前所未有的能力,让我们得以集结大批人力、灵活合作。智人的合作则是不仅灵活,而且能和无数陌生人合作。

正因如此,才会是智人统治世界,蚂蚁只能吃我们的剩饭,而黑猩猩则被关在动物园和实验室里。”

简单来说,通过拥有“虚构的能力”的“认知革命”,人类具备了与陌生人合作的能力,实现了大规模协作,使人类从第一个“自然”的众多生物中脱颖而出,从而拿到了塑造第二个“自然”的主导权。

可见,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在具备“虚构的能力”之前,人类也能组织熟人圈子的协作(准确地说就是不超过“邓巴数”150人),但这样的协作在生态系统面前就掀不起什么波澜了:当这不超过150人的小族群因自然选择而缓慢进化的同时,吃人的老虎狮子、被人吃的麋鹿野兔也在同步进化;当这个小族群想要驯化动植物尝试定居农耕,又很明显会成为其他族群偷袭攻击的固定的靶子……但1500人就不同了,每150人编成一个小组在定居点轮流守夜都绰绰有余。

协作团体的数量,直接决定了人类得以发展到更高维度,对其他生物乃至人类的其他种群进行降维打击(在此致敬大刘刘慈欣《三体》)。这就是量变到质变。

显然,无论桌子、椅子,还是打字机、计算器,都并没有可能出现什么“认知革命”,也并没有因为数量的聚集而发生什么质变;

但对于人类塑造第二个“自然”时创造的新物种AI来说,在“万物互联”不断联结AI结点,通过数据不断“喂养”它的过程中,是否会迎来属于它的“认知革命”,是否会出现量变到质变,出现对人类及其他生物降维打击的时刻呢?

如果有,这就是开篇问题的答案。

是为《设计的未来(3)》。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726G1XMW7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