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共识”是区块链的基础,那么“共识机制”就是区块链的灵魂,POW、POS、DPOS、PBFT等。而投票制度则赋予了这些灵魂不同的灵力,哪一个灵魂更有趣呢?
很多项目都在设计更有效的治理系统,似乎新的投票机制能够彻底改变区块链的治理。
创新性的投票制度真的是解决区块链治理难题的灵丹妙药吗?
有一种投票机制引起了区块链治理者的广泛关注,即Quadratic Voting (QV)二次方投票/平方投票,这种投票制度最初由 Eric Posner和Glen Weyl 联合发表在其2013年的一篇经济研究论文中。
QV允许选民在选举中对他们的首选方案投出多张选票,以此来表达他们对该选项的偏爱程度。
在QV制度中,对某个选项有强烈偏好的少数派,可以通过为他们的首选项投出多张票,来战胜另外那些不冷不热的多数派。这就阻止了“多数派专制”的局面,即“少数服从多数”的制度。
以太坊社区也正在尝试使用QV投票机制,来平衡区块链治理中的效率、公平性与去中心化。
QV的理论基础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至少可以追溯到1951年由美国经济学家Kenneth Joseph Arrow肯尼斯·约瑟夫·阿罗提出的“阿罗不可能定理”(亦称为社会选择理论),研究社会选择理论的经济学家或者组织都可以参与投票决策。
尽管QV是社会选择理论的一个创新性应用,然而作者认为,任何一种单一的投票制度都不能够成为区块链治理的灵丹妙药。
这也是我认为当今区块链治理应该换一种思路,而不是徘徊在如何寻找一种更“完美”的投票制度的十字路口。
一个高质量的治理系统,应该是结合不同的场景,以及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决策来定制方案:
谁应该参与每一个决策?是否需要专业知识?每个选民应该拥有多少张选票,以及原因?
想要投票结果对社区是有用的,那么建立一个适合的、特定的应用程序对治理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可能意味着即使是单一的平台,也需要为不同的决策设计不同的治理系统。
以太坊作为第一个尝试QV投票机制的区块链社区,它又面临哪些挑战呢?
首先,许多评论家已经注意到了,QV很难在一个匿名的环境中的实施,比如某个无许可的区块链。
虽然QV制度允许选民投出多张票,但是增加的选票其价值却是减少的,即,第二张选票的价值要小于第一张选票,第三张选票的价值又小于第二张选票……以此类推。
既然每张选票的权重不同,那么选民是否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身份投票,来增加其选票的权重呢?
我想这要取决于创建一个新的身份所要付出的成本,如果这个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我肯定会选择创建多个身份,而不是让手里的选票贬值。
不过,就像联邦选举一样,想要使用多重身份来投票,这个代价相当高。因此选民只能使用统一身份投出所有选票。
而且,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区块链“在线身份重建”这个话题,相信创建多重身份的成本会被无限放大。
那么在当下缺乏有效的、能够识别多重身份的方法的情况下,该如何使用QV呢?我认为,或许可以降低股权投票的权重,或许可以使用其它标准。
其次,区块链的治理环境有别于其它场景。因为,在区块链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可能会产生分叉的结果。
还记得之前几乎零成本的、泛滥的分叉币吗?这都是“多数派专制”导致的结果,那些少数派因为不赞同多数派的选择而离开,并选择创建一条新链。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转变为:如何设计一种治理机制,来确保至允许产生对社区有利的分叉?
根据我们最近关于区块链协调博弈的文章,QV在某些情况下要比多数派制度好的多,但是在其它场景下,表现并不好。
正如我们在本文中讨论的,一个有效管理分叉的区块链治理系统应该包括多种因素,如协调机制、清晰的提案政策(即决定为哪些提议投票)、明确的信息系统,等等。
尽管QV投票机制在区块链平台内外都有应用,但是,时至今日,它仍然没有解决区块链治理面临的挑战。
因此,区块链创始人应该跳出禁锢的思维框架,全面考虑区块链治理包含哪些要素,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支持自己的平台。
注:为了便于说明,我们简化了QV的原理,想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机制以及数学原理的读者,可以阅读Posner和Weyl的论文。
作者:Stephanie Hurder,经济学家、区块链经济与治理服务设计者;
翻译:安菇凉
版权声明:英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郑重申明:本文完全出于信息传播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意见。
END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