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玩我也想拒绝……因为小编发现了,它在找和你面孔相像的名画时,都是挑你脸上最与众不同的特(que)点(dian)去筛选……
全文1501字,阅读约需3分钟
特朗普长得像南瓜?谷歌应用的新功能说了些“不能说的秘密”。
这两天美国的社交媒体上自拍照和艺术肖像的对比照,成了社交达人们玩疯了的新游戏。他们不仅晒出自拍与世界名画进行匹配,甚至还有人拿“网络红人”特朗普开涮,最后竟惊人匹配到了一个大南瓜。虽然这看似荒诞的结果是网友恶搞的结果,但这款应用功能的风靡程度,的确就像不少美国媒体形容的,简直比病毒还快。
━━━━━
“网红”文艺APP
上个月11号,谷歌旗下的艺术文化应用Arts&Culture更新了自拍照与艺术作品肖像匹配的功能。虽然目前这款功能只在美国的部分区域开放测试,但全球各地“好玩之徒”的热情早就无法阻挡。
在国外的视频网站上,不少人晒出了异地使用这款应用新功能的方法,谷歌商店中更是看得到各种语言要求全面开放的呼声。
根据知名应用数据服务商Appanie的数据,在本周,这款软件不仅相继成为APP Store和Google Play美国区的双料榜首,更在全球多个地区取得下载量第一的好成绩。一款发布两年多的小众应用,瞬间成了全球玩家的社交宠儿。
Arts&Culture是谷歌2015年推出的一款应用。主打对全球艺术作品,做最深入与细致的介绍。在过去几年间它陆续收录了囊括美国、意大利、日本、中国等70多个国家的1500多个博物馆、画廊与文化机构的收藏内容。
从美国的历史与文化,到法国的宫廷与时尚,再到东亚文明的独特风情,各式各样的艺术品被连接在这个系统当中。同时软件还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史资料文本、高清晰度的扫图片扫描和应用VR技术实现的虚拟博物馆之旅等等功能,可以说得上是艺术类APP的集大成者了。
━━━━━
人脸识别:让自拍照变成艺术品
这次的最新更新,谷歌则拿出了自己在深度学习领域的看家本领——图像识别。通过上传的自拍照,系统会自动通过图像分析抓取每个人的特征,通过与艺术品数据的匹配,为用户输出结果。
谷歌的图像识别技术一直位于业界领先水平。在2014年的ImageNet视觉识别挑战中,隶属于GoogLeNet团队刷新了“分类和侦测”记录,将精度比前一年的记录提升了两倍,打败了多家学术机构与企业,一举夺得冠军。
而在去年十二月,谷歌的科学家更是发布消息表示,他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训练方式,教会机器自动辨别哪些图片更加符合人类审美标准。他们将这种人工智能评估图像质量的行为命名为“神经图像评估”(NIMA),大大加速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美化技术的普及。
目前谷歌已经将其用于图像识别的深度学习技术,植入了开源的Tensorflow框架共开发者使用。今日还发布了,用于定制化机器学习模型CloudAutoML,这些基础性的应用开发服务,进一步的降低了图像识别技术应用化的技术门槛。
虽然在国内,我们暂时没有办法使用Arts&Culture的自拍匹配功能。但其实类似的技术应用早已经十分成熟。不管是以图搜图的工具化,还是不少婚恋网站推出的所谓“脸缘速配”,他们的核心技术都是图像识别。
目前,百度也已经在其百度云服务的平台上,已经推出了人脸识别的服务接口。在安防监控、签到门禁等等诸多个应用场景都已经投入了使用。人脸识别的技术已经基本迈入了商业应用时代。
━━━━━
技术推动社交:拯救冷门小众应用
人脸识别技术在商业场景下的应用很广泛,但在娱乐领域的应用却不是很多。谷歌这次的新尝试,用人脸识别的技术,给了每个人在艺术品中发现自己的机会。虽然,匹配的结果不一定准确,但在某种程度上给每个尝试的人与艺术品建立了一种共生的关系。
而当这种关系被分享到社交平台上时,使得原本距离生活相对遥远的艺术品,也就变得新鲜有趣,甚至还有点搞笑。这样简单直接的对比刺激,天生在社交媒体上就有这“病毒式传播”的基因潜力。
再加上名画与艺术品天然的吸引力和传播性,放上社交网络再合适不过,从这个角度讲,曾经朋友圈刷屏的自闭症儿童画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凭借着社交平台上持续不下的热度,谷歌又一次将一个冷门的应用打造成“网红”。这款应用的火爆,不仅仅来源于玩法上的新鲜感,更重要的是让人们看到了,技术让社交平台的娱乐化有了更多可能性。
文/孙逸轩 编辑 赵力
值班编辑 一鸣 张一对儿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