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一直围着地球转,以地球为参照系,有个椭圆轨道。离地球不太远,可以以公里计算,平均也就,三十八万。
别小瞧这38万公里,月亮反射太阳光,地球人见到,也要超过一秒钟。换个说法,你抬头看到的月亮,实际上是,1秒钟之前的月亮。
既然月球轨道是椭圆,月球在轨道上运行,与轨道内部的地球,距离不会一样远。月球运行在轨道,不同位置,距离在变。
这就多了两个概念,远地点与近地点。这也好理解,说的是月球轨道上,距离地球,最远的点,与最近的点。
远地点不多说,近地点,又多一个,超级月亮概念。如果月亮接近近地点,又赶上十五或十六的满月。这叫超级满月,月亮看起来,会比别的时候,显得更大更圆。
关于超级满月,解释几句。
地球绕太阳公转,运行于椭圆轨道。月球绕地球公转,同样运行于椭圆轨道。
月球在椭圆轨道运行,给我们的直观感觉就是,月球有时离地球近一些,有时离地球远一些;有时运行得快一些,有时运行得慢一些。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每一个周期,都会出现离地球最近的时刻,叫做近地点。同样会出现离地球最远的时刻,称为远地点。
在地球观测者看来,近地点的月亮,比远地点的月亮,更大更亮一些。
近地点有可能发生在新月附近,叫做超级新月。也可能发生在满月附近,叫做超级满月。
2025年10月7日11时48分,是本次满月时刻。又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轮中秋佳节次日最圆的满月,因月球运行至近地点(只有约35.7万公里),显得格外明亮。视直径较普通满月大14%,亮度提升30%。这轮超级满月,值得在十六早起或晚上观赏。
月球在椭圆轨道运行,速度也不一样。离地球越远,速度越慢。结论就是,月球在近地点,运行速度最快。远地点,运行速度最慢。
这个速度与轨道的关系,开普勒老前辈早有断言。不管轨道上的点,离中心天体远近,单位时间内,扫过面积相等的扇形平面。这也好理解,扇面面积,由扇骨长短与开叉角度决定,同样面积大小,自然是扇骨越长,开度越小。
这规律用到地月系,就是:距离(扇骨)越远,单位时间走过的弧长(速度)越短。
月球距地球的远近变化,还需有个量化概念。不必死记数字,还是按公里计,近地点大约三十六万,远地点大约四十万。
我写这些,省掉了死记硬背的东西,只为让大家,好记易看。
喜欢不喜欢?爱看不爱看,全在你自己。也不要求您,必须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