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面前的,既不是被称为‘傀儡师’的程序,也不是叫做少佐的女人。”这是日本动画神作《攻壳机动队》最后的一场对话。
在此二十小时前,这个名为“少佐”的女人,作为特务机构“攻壳机动队”的核心队员,刚在一场和人工智能程序“傀儡师”的战斗中丧失的自己的机械“义体”。在该动画中少佐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和机器的结合体——她拥有完整的人类大脑以及完全由机器构建的身体。而另一边,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使得人工智能在一次突变中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并进一步演化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生命体”。
动画的原作者给所有观众抛出了一个人工智能的终极命题:人和人工智能的边界在哪?在高度发达的未来,人工智能将在各方各面超过人类,人类最终是和人工智能结合,以另外一种形式被“消灭”?还是能够控制它们,让其始终为人类所用?答案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在一些领域逐渐赶超上了人类。业内知名的“猫脸识别”,在不借助任何外界信息帮助下,它就能从一千万张图片中找出那些有小猫的图片。
也许你会说,这不就是人脸识别么?不过是把人脸换成猫脸吧。实则不然。常见的人脸识别是由程序员预先将整套鉴别系统写好,告诉机器人脸应该是怎样的。而“猫脸识别”系统则是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无需人类告诉它“猫咪应该长成啥样”。前段时间大败人类顶尖棋手团的AlphaGo,同样也是人工智能超过人类的一次体现。
AlphaGo在中国棋类网站上以“Master”为注册帐号与中日韩数十位围棋高手进行快棋对决,连续60局无一败绩。不少职业围棋手认为,AlphaGo已经超过围棋职业九段水平;在世界职业围棋排名中,其等级分曾超过排名人类第一的棋手柯洁。
—而现在,人工智能似乎即将“再下一城”,在机器翻译领域,已超过绝大部分人类。如果你还对此没太有感知的话,看看下面这段话:“近日,麻省理工学院官网上刊登了一篇解读神经网络的发展过程的文章,梳理介绍了神经网络在过去70年来的起起伏伏。在文章中,作者还简单介绍了MIT的大脑、心智和机器中心(CBMM)在神经网络基础理论上的一些研究成果。
我们随机找到两个人来测试。
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它可以好这么多?——因为人工智能。机器的优势在于,只要连接网络,它就可以拥有无穷无尽的数据。这些日积月累的庞大数据提供了丰富的语料。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两位人类测试者没有一个人翻译出“麻省理工学院”,而机器翻译通过语料积累就可以轻易翻译成“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但机器的弱势在哪?
在机器翻译领域多年,段一涛希望神经网络翻译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突破语言障碍,使信息流通更加普遍。另外,在神经网络翻译的研究过程中,既包括对语言的理解,又包括语言的生成,可以极大地促进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和趋势,就像移动互联网风靡全球一样,人们带来的便利也是显而易见的。人工智能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人类。这不是我们最初研究的目的吗?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