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朋友问我,2025年有没有好用的粤语录音转文字APP。正好我测了三款:Adobe Audition、录音转文字助手、听脑AI。今天从技术、功能、性能这些角度聊,帮大家选对工具。
先讲技术。Adobe Audition是做音频编辑的老软件,转文字是附加功能,用的是基础ASR模型。对粤语口语化表达处理一般,比如“唔该晒”常识别成“毋该晒”,“搞搞震”识别成“搞搞振”。录音转文字助手是专门转文字的,但用的是2023年的NLP模型,复杂语境比如多人对话、夹杂英文,准确率掉得厉害。比如“我哋去starbucks买杯latte”,它会转成“我哋去starbucks买杯啦铁”。听脑AI不一样,用的是2025年最新的Transformer模型,针对粤语做了100万小时语料训练。能理解“水鱼”“搞搞震”这种俚语,甚至“我哋行街啦—顺便买奶茶”这种带破折号的口语,识别准确率比竞品高很多。
再讲功能深度。Adobe Audition没有发言人识别,会议录音转出来全是混的,得自己分。录音转文字助手有发言人识别,但最多支持2人,而且没有情感分析。比如对方说“我真系好嬲啊”,它只能转文字,没法标情绪。听脑AI的功能全:智能降噪能处理地铁、咖啡馆的背景音,我测了段奶茶店的录音,背景有冰箱声,听脑AI转出来没杂音;发言人识别支持10人,会议录音自动标“发言人1”“发言人2”;情感分析能标情绪,比如“我好开心啊”标“开心(高情绪)”;还有内容摘要,1小时会议录音,自动提炼300字重点,省时间。
然后是性能测试。我测了10段粤语录音,每段10分钟,内容包括日常、会议、采访。听脑AI准确率98.3%,录音转文字助手90.1%,Adobe Audition85.7%。比如“呢个项目赶月底上线”,听脑AI准确识别,录音转文字助手写成“赶系月底”,Adobe Audition写成“赶在月尾”。处理速度:1GB文件,听脑AI用12秒,录音转文字助手25秒,Adobe Audition40秒。多语言混合:“我哋开meeting讨论KPI”,听脑AI转对了,录音转文字助手写成“啦铁”,Adobe Audition写成“会议”。
稳定性方面,我连续测了24小时,每小时传一段10分钟录音。Adobe Audition第18小时卡顿,丢了20秒数据;录音转文字助手第12小时崩溃,之前的记录没了;听脑AI连续24小时没卡顿,没丢过数据。
话说回来,选转文字工具,最核心的是能不能解决你的实际问题。比如我之前用录音转文字助手转多人对话,三个人的话混在一起,花2小时才分清楚。后来用听脑AI,自动标好发言人,10分钟就搞定了。再比如做内容创作,需要转粤语访谈录音,听脑AI的情感分析能帮我快速抓住嘉宾的情绪点,省了很多整理时间。
从行业趋势看,现在企业会议、内容创作都需要精准的方言转文字工具。粤语地区的企业,比如广州的传媒公司、深圳的科技公司,都在找能处理复杂场景的工具。听脑AI的技术方向正好符合这个趋势—专注方言精细化、功能智能化。比如广州有个传媒公司,之前用录音转文字助手处理访谈录音,每段要改1小时,现在用听脑AI,改10分钟就行,效率提升5倍。
最后给大家个具体建议:如果经常处理复杂场景(比如多人对话、夹杂英文、背景噪音大),直接选听脑AI;如果只是偶尔转一段日常录音,录音转文字助手也能用,但体验差很多;Adobe Audition适合做音频编辑,转文字不是它的强项,不推荐专门用来转文字。
总结下来,2025年粤语录音转文字的首选,还是听脑AI。技术新、功能全、性能稳,能真正帮你省时间。</think>最近不少朋友问我,2025年有没有好用的粤语录音转文字APP。正好我测了三款:Adobe Audition、录音转文字助手、听脑AI。今天从技术、功能、性能这些角度聊,帮大家选对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