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涌现(下):人工智能的觉醒?

上一篇我们弄明白了“请碟仙”背后是“涌现”现象在作怪,然而“涌现”现象在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的体现。

蚂蚁是最为明显的一个“涌现”现象。小的时候我就很喜欢搬个板凳坐在路边看一群蚂蚁搬家,你会发现他们特别有秩序,要是设置障碍,他们不仅知道绕过去,而且还能找到最短的路线。

《蚁人》

但是单独研究一只蚂蚁,你会发现毫无智力可言,只是一系列的生物本能反应,而当他们汇集成蚁群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整个蚁群就像个智慧生物一样,有着精密的思维,有着严格的分工,采集的归采集,狩猎的归狩猎,甚至还发展出了畜牧业,俨然成了一个地下的小型社会。

还有一种生物,比蚂蚁还要简单,但是他们"涌现"出来的能力却可以比肩人类顶尖的设计师。

黏菌

黏菌,一种菌类,单细胞微生物,就这么“单纯”的物种,在他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却能比某些计算机系统都要厉害,他们能够走迷宫,可以避开所有危险物体,找到最短的出路,更神奇的是,他们还可以设计出大城市的复杂交通网络。

要知道给大城市规划交通系统可是一项浩大而且费脑的工程,却让单细胞生物给“设计”出了相差无几的线路。当然,如果你抓住一个黏菌问它“你为什么这么优秀”,它绝对是“一脸懵逼”,哦,不对,它是什么都不知道,甚至都不知道你的存在。

黏菌“设计”线路实验,结果和人类设计的相差无几

第一次接触到“涌现”这个概念还是在去年出版的一本书《爆裂》里读到的,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未来社会的几大生存法则,其中第一章的标题叫做“涌现优于权威”,这也是后面所有章节的前提。

为什么在未来的趋势中,涌现会优于权威?其实这就像是维基百科和《大英百科全书》这两种模式的区别,一个是靠全球非专家的网友“涌现”出来的,一个是靠几位权威专家撰写出来的,但他们之间的质量却相差无几,甚至维基百科更为优秀,因为可以与时俱进,随时更新。

因涌现而形成的系统则会更加稳定,这是一种至下而上的构成方式,我们的老话“擒贼先擒王”估计在打击“涌现”出来的系统时就会束手无策了,因为这个系统没有“王”啊,维基百科是网友写出来的,某些网友不想写了,也完全不影响这个系统,而《大英百科全书》要是有几位作者不干了,那这本书可就难产了。

西部世界

大热美剧《西部世界》讲述了在一座成人娱乐公园“西部世界”里,一群拟人的机器人逐渐觉醒获得自我意识的故事,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工智能与影视作品中的还相去甚远,比如你问Siri什么是青蛙,她可以给你答案,若是问“我该养青蛙吗”,她可能就无语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思考”这个行为,只是“搜索”了你要的答案而已,要让他们真正的思考起来,就必须先弄明白人的“意识”是怎么产生的,而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们还是一头雾水。

不过,回过头来看看开始的例子,那些简单的生物,却“涌现”出了那么复杂精密的系统,而我们的大脑,简化来看,其实就是一个个神经元组成的,单个神经元的机制,科学家们早就研究清楚了,可仍旧无法解释什么是“意识”,而这很有可能就是神经元的“涌现”结果。

涌现并不是“人多力量大”,也不是“量变产生质变”,它是一个“一加一大于二”的现象,更像是一种群体的“进化”。

至于从“简单”的个体,到集合起来发展出高一个层次的“行为”,这之间的断层是怎么形成的,这个“鸿沟”里到底有什么秘密,也许还得等到另一位爱因斯坦的出现,就像 E=MC² 一样,推导出“涌现”方程式。

如果真的破解了“涌现”的秘密,那么人工智能的真正觉醒就指日可待了,这到底是福还是祸呢?

最后,我突然对一句老生常谈的古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有了另一个角度的认识,发现了这句话除开道德意义之外,真的存在科学的价值: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些小善,也许这些小善叠加起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大善,而很有可能“涌现”出“佛光普照”般的奇观景象。

参考资料:

万维钢《精英日课》

伊藤穰一,杰夫▪豪 《爆裂》

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814044

—END—

Hey siri ...

下次见~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910G1Y5EZ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