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新政出台!汽车行业账款支付迎来规范化时代

汽车行业支付新规出台,供应链迎来健康发展新机遇

磅新规!汽车行业付款期限全面调整

汽车供应链迎来重大利好,付款期限新规解读

60天账期新规出台,汽车行业迎来健康发展新机遇

汽车行业支付变革,供应商权益获得保障

汽车行业正在迎来一场规范账款支付的重大变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的具体落实倡议,要求整车企业在接收货物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验收,并从验收合格日开始计算,最长不超过60个自然日需要完成款项支付。这一新规对汽车行业供应链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规范倡议针对的是汽车行业长期存在的账款支付问题。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车企的平均账期高达170天,远超合理范围。新规明确规定,即使双方供货单价暂未达成一致,甲方也应按照最近一次供货合同单价或开发定点单价计算金额的一定比例先行支付,这一比例不低于80%的供货合同单价或50%的开发定点单价计算金额。这种安排充分考虑了供应商,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需求。

新规对支付方式也作出了明确指引,鼓励使用现金或银行承兑汇票支付,特别强调对于中小企业供应商,倡导全部采用现金或银行承兑汇票支付。这一规定有效避免了某些车企通过发行自家"供应链金融凭证"来变相拖延付款的做法,保障了供应商的合法权益。

回顾今年春季,汽车行业曾爆发过一轮激烈的价格战。多家车企通过大幅降价来争夺市场份额,但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占用供应商资金的基础上。监管部门及时介入,约谈相关企业,迅速叫停了这种无序竞争。随后,17家车企在6月10日至11日凌晨期间集体表态,承诺将支付账期控制在60天内。现在的新规是对这些承诺的具体化和细化,确保了承诺能够落到实处。

汽车行业的这一变革具有深刻的行业背景。根据最新数据,2025年1-8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6%。虽然总体数据表现良好,但随着基数提高和政策效应减弱,行业增长面临放缓压力。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只有0.5%的背景下,汽车行业投资增速却高达20.2%,显示出产能扩张过快的风险。

这种投资过热可能加剧 already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指出,健康的市场环境需要整车企业与供应商建立互利共赢的关系,而不是单方面的资金占用。新规的实施将有助于优化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流转效率,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对于车企来说,新规意味着竞争方式的根本转变。过去依靠占用供应商资金来打价格战的做法将难以为继,企业必须通过提升自身管理效率、技术创新和产品竞争力来赢得市场。这种转变虽然短期内可能带来挑战,但长期看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一些领先车企已经开始了转型升级的探索。比如比亚迪坚持"技术为王"的发展理念,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数据显示,比亚迪在过去12年中有11年的研发投入超过了当年净利润,这种对技术的长期投入最终换来了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等创新技术。王传福预测,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过60%,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也将提升至70%。

开拓国际市场成为车企的另一条出路。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正在提升,但出海之路并不轻松。不仅要克服关税壁垒,还要提升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行业专家表示,中国汽车必须全面参与全球竞争,这既是对企业的挑战,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新规的实施对整个汽车产业生态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它保护了中小供应商的合法权益,有助于维持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另一方面,它也促使整车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依靠账期盈利转向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效率盈利。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汽车行业的这一变革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从过去追求规模和速度,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从无序竞争、低价倾销,转向有序竞争、价值创造。这种转变不仅发生在汽车行业,也在其他诸多领域同步推进。

新规的实施可能会加速行业整合进程。那些管理规范、技术领先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而过于依赖账期优势的企业则面临转型压力。这种优胜劣汰的过程虽然可能带来短期阵痛,但长期看有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健康发展对稳增长、保就业、促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支付新规的出台,体现了监管部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也为构建更加和谐的产业链关系奠定了制度基础。随着新规的落地实施,汽车行业有望迎来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QY4phGtgOEfPOw4uDrzcee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