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信息化建设的迅猛推进,存储设备泄密事件时有发生。涉密硬盘作为存储国家秘密信息的重要介质,其使用与管理一旦出现漏洞,将对国家秘密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密盘离位,隐患重重
违规捐赠事件:某单位办公室主任张某,因设备兼容性问题,未经批准便将涉密计算机捐赠给对口扶贫的学校。张某误以为格式化硬盘就能确保安全,经保密教育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随即紧急追回并更换了硬盘。
盗用密盘案例:一家涉密信息系统运维公司派驻某省直单位的技术人员,在运维过程中发现某设备为固态硬盘,心生贪念,私自拆卸并带回家中,安装在自己的电脑上。由于硬盘上的“三合一”程序正常运行,开机后触发了违规外联告警。
送修失管教训:某单位一台涉密复印机出现故障,邀请售后服务商进行维修。维修人员判断为硬盘故障,需返厂维修。该单位工作人员缺乏保密意识,允许维修人员将涉密硬盘带离,且全程无人监督。数日后才发现硬盘已被送往境外,涉密数据完全失控。
硬盘文件数据销毁
上述事件发生后,相关责任人均受到了严肃处理。
全链管理,筑牢防线
为确保涉密硬盘的安全使用,单位和个人必须高度重视存储设备的安全管理,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共同构筑保密防线,防止密从“盘”泄。
强化法律意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机关、单位应加强对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不得买卖、转送或私自销毁。同时,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信息设备,不得赠送、出售、丢弃或改作他用。
完善闭环管理:涉密硬盘应遵循专项登记、专人专用的原则进行管理。配发时,应做好台账登记,明确序列号和责任人;使用时,应按所存储、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进行管理,详细记录使用情况,包括时间、内容、操作人员等;严禁接入互联网或非密设备,使用后应立即安全移除;销毁时,应履行审批、登记手续,形成闭环管理。
严控设备维保:选用境外生产的涉密硬盘时,应提前进行安全保密技术检查,消除泄密隐患。涉密硬盘出现故障时,应由机关、单位内部技术人员负责维修;如需上门维修,应在单位内部进行,并指定专人陪同,严禁接入维修人员自带设备。确需送外维修的,应拆除涉密存储部件或进行专业销密,选择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定点维修单位,并派专人全程监督,确保安全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