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崛起,闻泰向荷兰发最后通牒:恢复安世前CEO,否则芯片出口全面受阻。
2025年10月30日,中国半导体巨头闻泰科技向荷兰政府发出强硬声明,要求恢复安世半导体前CEO职务,否则安世的芯片将无法从中国出口。这场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博弈不仅揭示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也让欧洲工业面临停产风险。闻泰科技的强硬态度不仅是对荷兰政府“强制接管”行为的反击,更是捍卫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闻泰科技与安世半导体的关系始于2020年收购案。作为全球知名的半导体企业,安世的芯片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闻泰的收购使其与中国供应链深度融合,80%的封装测试环节在中国完成。然而,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罢免了安世半导体的中方前CEO,并强制接管其海外总部。这一行为不仅缺乏实质证据,还破坏了国际市场规则。闻泰科技的声明直指核心问题:恢复前CEO职务是纠正错误的第一步,也是安世半导体正常运营的关键。
闻泰科技的强硬态度源于对供应链命脉的掌控。安世半导体的芯片生产依赖中国工厂的封装测试环节,这是其产品走向全球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没有中国工厂的支持,荷兰政府无法解决芯片断供问题。与此同时,安世中国工厂已启动“独立自救”计划,恢复国内供货并改用人民币结算。这一举措不仅稳住了本土车企的需求,还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削弱了荷兰对安世的控制力。
安世半导体事件的影响远超半导体行业。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警告,芯片短缺已让欧洲车企面临停产风险。德国《商报》指出,安世半导体的影响还波及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及其他关键行业。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在这一事件中暴露无遗。荷兰政府的“强盗”行径不仅破坏了国际市场规则,还将欧洲工业置于风险之中。
闻泰科技的声明提出了进一步要求:荷兰政府需公开道歉,消除对闻泰及前CEO的声誉损害,并承担因强制接管导致的经济损失。这不仅是对企业权益的保护,也是对国际经贸秩序的维护。闻泰还呼吁荷兰对主导接管安世的涉事人员进行调查,依法追究责任。只有让越界者付出代价,才能避免更多类似的单边掠夺行为。
这场冲突不仅是企业维权,更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崛起的象征。近年来,中国在芯片领域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逐步摆脱对外依赖。安世半导体事件表明,中国企业已具备在全球供应链中掌握话语权的能力。面对闻泰科技的强硬态度,荷兰政府是否能正视错误、纠正行为?全球供应链的稳定能否在这场博弈中得到保障?答案或许很快就会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