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说币圈,从入门到精通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实世界已被随处可见的监控探头密织成了一个天网,身藏巨额赃款的犯罪分子想要销赃并不是那么容易,除了警方的监控外,一旦赃物开始流入市场,警方就可以根据赃物的流通链条,很快锁定犯罪嫌疑人。
然而,虚拟货币世界里的被盗事件却很难追踪到嫌疑人,即使是数额非常巨大的赃物或赃款。
WHY?
大家都知道,比特币是一个公开透明的账本,任何地址的任何交易记录都可被查到,因此警方直接可以在如blockchain.com的比特币块资源管理器板块中查到“赃币”的流向。
是不是比现实世界中的办案要容易多了?
因此,为了躲避追踪,犯罪分子就发展出了一种针对比特币特性的“销赃”手法——mixing(混币)。
简单的说,“混币”就是把很多个互不相干的人,互不相干的交易放到一个交易中。这样,在外人看来,就不知道其中某一个人所花的币到底给了谁,也就无法得知这个人用这些币要做什么。
如果这样的“混币”过程只有一次,并且涉及到的人数不多,那么警方要想抓住黑客,只要把这为数不多地址今后的行为继续一个个追踪即可。
但问题在于,“混币”本身就是为了提高追踪难度而设计,因此往往不会只混一次,且每次“混币”的地址数目都不小。即使参与混币地址的数目不多,每多混一次,追踪难度都可能会上升一个甚至几个数量级。
假设黑客最初只有一个“赃币”地址,哪怕参与混币的只有10对地址,那么“赃币”将最多可能流向这10个新地址中的每一个。
之后,这10个新地址如果都再参与一次混币,那么“赃币”最多可能进入100个新地址。
以此类推,只需要5次严格的混币操作,“赃币”最多就可流入10万个新地址。
最后,黑客大多会通过TOR浏览器(具有强匿名性)在暗网(
以比特币为核心的“暗网”到底有多疯狂?
)上把比特币卖出,或以其它匿名手段把比特币变成法币。
黑客常用的Tor浏览器
说到底,“混币”其实就是可怕的裂变效应。
虽然“混币”大大提高了警方追踪的难度,但也并不是完全无迹可寻,因为在整个过程的最后,犯罪分子仍然需要将加密货币转换成法定货币。无论何时进行货币兑换,都会出现“漏洞”。
毕竟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
添加请留言:币燃有你
更多内容推荐
比特币会跌到3700,不看会后悔!
币燃有你
ID:biranyouni
▲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