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这位勇士,你别去读博了:搞机器学习要PhD何用?

玩机器学习的本科生,多少会纠结自己要不要读博。

关于这个问题,fast.ai(那个提供免费课程的“慈善组织”) 创始人Rachel Thomas (简称若雪) 有话要说。

也曾经供职于Uber

站在一个数学博士的视角,她一直后悔自己读了博。

若雪感觉,犹豫读不读博的人类,一般都会向那些成功拿到博士学位的人类取经。

这样的话,人们很难把“博士生抑郁率高”、“多年专注一个狭窄领域而无法获得全面技能”等等因素重视起来。

另一方面,有很多人就算没有读博,一样在从事前沿又有趣的机器学习研究。

劝退这件事,若雪是认真的:

机会成本你知道么

若雪说,她严重低估了在行业里能学到的东西,以前觉得持续学习的最好方式就是留在学术圈。

一部分原因是,她的本科生涯过得太优秀,觉得未来待在学校 (又有不错的收入) 会是很幸福的事。

对许多成绩好的人来说,继续读博听起来很安全,可以按部就班地优秀下去。

但从人生的发展来看,这种选择其实推迟了许多必要的步骤:

比如,在学术系统结构化的框架之外,人们应该学着找到自己的目标,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大概意思是,学生时期只要完成学习任务,但毕业之后就要自己找路了。而读博的人,比其他人晚离开学校几年,或者一直都不离开。)

虽然,若雪的博士生涯也很充实,在上课和做研究之外,当了一门课的coordinator,还是系里所有研究生的代表……

但她事后回看,这些事情培养的能力还是太窄了。创业公司和学校的环境太不一样,因为目标不一样。

27岁博士毕业,若雪开始了第一份工作。她说,高中就开始C++编程了,但到博士毕业之前一直都是重视理论部分,缺乏实用技能。

而同在fast.ai的联合创始人Jeremy Howard,18岁就开始在麦肯锡当顾问。若雪进入职场的时候,他已经工作了接近10年,创立过两家公司。

虽然,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开始钻研技术,但年轻时候的体力和脑力,是没办法保存到老的。

若雪觉得,大好青春本该学到很多很多更有用的东西。现在,回不去了。

这便是她所说的机会成本

机器学习不需要PhD

若雪列举了一些,正在从事深度学习前沿研究、且没有博士学位的人生赢家。

至少有一部分,是大家很熟悉的人:

Chris Olah,来自谷歌大脑,distill.pub的作者之一。

Jeremy Howard,上文已登场,Kaggle前总裁,曾经是排名第一的Kaggler。

David Ha,来自谷歌大脑,Sketch-RNN作者。

Smerity,曾经供职于Salesforce,AWD-LSTM作者。

Pete Warden,来自谷歌大脑,TensorFlow mobile负责人。

Greg Brockman,OpenAI联合创始人兼CTO。

Catherine Olsson,来自谷歌大脑,参与建立OpenAI Gym。

……

名单很长,有兴趣请至文底传送门。

若雪说,她的每一份工作,应聘条件都是PhD。但进入公司之后,才发现那些没读PhD的同事,生产力往往更强,也更能帮到其他同事。大概是经验的关系吧。

当然,有博士学位且工作能力优秀的人类也不在少数,若雪 (大概是为了严谨) 列了个简易的名单。

研究生的心理问题

早在2004年,一份调查报告就已显示:

67%的研究生表示,在 (接受调查前的) 一年内,至少感到过一次绝望。

54%表示曾经抑郁到无法正常生活。

10%表示曾经想过自杀。

I’m fine. Help me.

对比一下,加州伯克利的一项研究估计,美国约有9.5%的成年人,在研究指定的一年内,受到了抑郁症的困扰。

读博对许多人来说,并没有那么有趣。待遇不高,就业前景未知,多个需求存在矛盾之处,不被尊重…..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到研究生的心理状态。

由于若雪在fast.ai网站上写专栏,许多研究生都向她表达过,自己是如何与长期的自杀倾向做抗争。

在研究生中,体重波动、疲劳、头痛、胃痛、神经质和酗酒,都不少见。

若雪读博中的负面感受,主要来自性别歧视和骚扰。但她的许多男同学,也受到过孤立、欺凌,以及教授的羞辱。

性别与种族歧视

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一份报告显示,在科学、工程、医学领域学习/工作的女性中,有20%-50%的女性学生受到过骚扰,有超过50%的女性教职人员受到过骚扰。

另外一项研究,访问了60名STEM学科、有色人种的女性,她们100%表示受到过歧视。

因为歧视的存在,女性和少数族裔可能需要更高的学历来证明自己。

而在攻读学位的路上,他们依然会遭遇歧视。

Piper Harron

Piper Harron,是一位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数学博士学位的非裔女性。

她曾经在论文里写到过,读博过程中,她一直试图融入男人主导的研究环境,用数学的方式融入。但依然很绝望,感觉像是受到了背叛。

工作也可能有毒,但是…..

若雪觉得,一段有毒的博士生历程,比一份有毒的工作,毒性更强。

毕竟,读博换实验室、换专业,比在职场上换工作难很多

正因为这样,教授与学生之间,比老板与员工之间,的权力差距更悬殊。

若雪曾经和换了专业的人谈过,他们说,那样会耽误很多年。国际生的话,还要处理签证问题。

就算这样,留在可怕的实验室里,耽误的可能更多,心理健康是首要的。

读博的替代选项

只有想当教授,才一定一定需要读博。

编程训练营和MOOC,若雪读书的时候是没有的。

她最终选择把这些新的教育方式壮大起来。

大概,这样才有了“好人一生平安”的非盈利组织fast.ai吧。

插播吐槽,虽然一颗劝退之心如此热烈,若雪现在依然是旧金山大学的助理教授

一大波劝退文来袭

如果,各位想看更多劝退文,来坚定自己读博的决心,请使用传送门:

http://www.fast.ai/2018/08/27/grad-school/

打开后,翻到底部的Further Reading/Watching章节,五篇应该足够了。

- DataCastle -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016A0VP9X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