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以“深度融合·产业升级·冲刺一流·引领创新”为主题。我国学术期刊面向未来的转型发展也是目前对于学术期刊界的重大问题。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有提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等等。学术期刊作为科研创新成果的重要的传播平台承载着重要历史使命。
为结合数字融合发展环境,努力开创我国学术期刊发展新纪元,本专题论坛,我们邀请到了已经进行数字融合创新尝试并取得一定效果的期刊界专家,以及数字出版领域的专家,围绕“传播与知识服务论坛:刊网融合与转型升级”这一主题,就“刊网融合提升学术期刊传播力”、“学术期刊:内容·平台·服务”、“数据出版与数据质量”、“大数据研究范式与学术文献的碎片化传播”、“机构知识基础设施背景下的学术期刊传播”、“学术期刊‘刊-网-馆’融合运营模式”这六个主题报告与期刊界同仁交流学术期刊出版新模式、学术期刊在网络时代如何更好地发展、传播等问题,共谋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
刊网融合提升学术期刊传播力?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 李建军
学术期刊的发展目前遭遇了国际化、数字化、办刊理念、办刊结构等诸多瓶颈,其关键还在于期刊自身怎样认识和有效打破的问题。《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一个较短的周期内声誉鹊起,捷报频传,成就了西部期刊的办刊传奇,催生出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现象”。产生这一现象当然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人艰辛的探索、创新、拼搏分不开,但方向比行动更为重要。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一个突出的亮点则是秉持和践履了“全球视野、前沿聚焦、问题探究、丝路情怀”的理念,摒弃了办刊结构和内容上的“学科拼盘式”、办刊思想取向和行为上的“等米下锅”两大倾向和路径依赖,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问题综合和“精米不请自来”的根本转变,走向了专题策划和聚焦传播的通途。
学术期刊:内容∙平台∙服务
——以《机械工程学报》为例
《机械工程学报》新媒体部部长 张强
学术期刊是传播科学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而学术与期刊又是相辅相成的,学术创新离不开期刊的支撑服务,期刊的发展离不开学术交流的环境。一流的学术促进期刊的发展,一流的期刊催生更好的学术。《机械工程学报》以科学家和学术内容为核心竞争力,注重以刊物内容为基础,从内容、平台、服务三方面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做好中国人的学术期刊。
数据出版与数据质量
《中国科学数据》编辑部主任 孔丽华
科学数据的出版是一种全新的数据共享模式。通过“数据提交、同行审议、数据发布和数据永久存储、数据引用和数据影响评价”等基本环节发布高质量的数据,力求科学数据资源的最大化使用。数据出版过程中对数据的评审与传统学术论文的评审存在很大的不同,虽然不少数据期刊都明确提出了他们的评审标准,但对于数据论文尤其是数据本身的同行评议目前还处在一个初步的阶段。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创办了一本数据期刊《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在办刊过程中积极探索关于数据出版的各种问题。并基于该工作展开研究,试图提出一种数据出版中的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现数据的可获取、可理解、可评估以及可重用的高质量共享目标。
大数据研究范式与学术文献的碎片化传播
全球学术资源整合服务分公司总工程师 罗霄
随着数据的爆炸性增长,计算机不仅能做模拟仿真,验证假设,还能从大量已知数据中,通过计算得出之前未知的理论,即大数据研究范式。
学术文献的碎片化传播,以学术服务为导向,以网络为载体,实现知识传播功能的重组与升级。文献的碎片化研究依大数据研究范式开展,已知的大量学术文献为基础数据,通过计算获取碎片化知识与知识间关联关系,继而进行上层知识推理与整合,以互联网为媒介传播碎片化的学术文献知识。
机构知识基础设施背景下的学术期刊传播
中国知网知识管理中心 副主任 相生昌
机构知识基础设施建设是新时代机构创新发展的基础支撑,CNKI新型一体化传播平台,将学术期刊与机构内部的知识深度融合,深入机构的战略管理、研究学习、工作协同等全过程,打造全方位多层次无障碍知识传播平台,提升学术期刊的传播和利用。
学术期刊‘刊-网-馆’融合运营模式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魏晓宇
近年来学术期刊数字版、纸质版的出版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网络首发出版以及增强出版、数据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的出现,学术期刊数纸两版本论文的出版不完全相同,由此带来图书情报单位资源配置方式的重大变革,学术期刊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全媒体业态。在此新业态下,中国知网协同供需两侧,打造基于“刊-网-馆”融合运营模式,在报告中将展开介绍。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