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几天,朋友圈被刷屏,一群资本大佬在某平台“撒币”;他们问问题,大家回答,答对的人平分奖金。互联网民众们答得头破血流不亦乐乎…
看似一场轰轰烈烈的“知识付费运动”催生了知识价值的重塑,但是当深思熟虑其中本质的时候,不由得满心遗憾:有别于传统的支付付费,付费问答的本质,但非不是对于知识的尊重,反而是知识去中心化的体现。那么,问题来了,失去了中心位置的“知识”还是“知识”吗?
继“内容”之后,如今的知识已经变成“流量”的另一个驱动力;从好的角度上思考,“知识”是将被动的内容流量主动化的过程;从另一个角度上思考,“知识”的内核已经不再是“看法”,而是“存在感”;“知识”沦落成为“常识”,一味迎合大众审美,这难道不是这个时代的悲哀么?不,这也许是互联网的悲哀。
曾经伟大的品牌都是在通过自己的实践创造需求,让消费者趋之若鹜的,是他们对于时代的新的看法,亦是他们对于生活的不同体验。然而今天反观各个品牌,大数据指导产品方向,一位地通过技术手段获取消费者需求,然后竭尽全力地满足他们。全世界的创新意识仿佛都变成了服务意识,品牌没有了信仰,消费者也自认为自我意识才是驱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Agency行业不也一样么?曾经“没有看法,就是失职”的信条,在今天被“客户需求”所打败。Agency早就成曾经的脑,变成了今天的手;只不过有些手灵巧些,做出了10万+的内容;有些手勤快些,承包了客户的一切工作…今天品牌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在于大多数品牌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这个问题究其根本,正是品牌在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之后的信仰缺失。
互联网打破了讯息壁垒,也瓦解了“权威”。每一个人都成为了世界的中心,然而从此,人们心中再无世界。人们在互联网时代自信日益膨胀,已经忘却了“敬畏之心”。这不又让我想到了就在历史的前车之辙上,当“ 五四”以自由的名义打倒“孔孟”,以科学的名义反对宗教信仰,一直到“破四旧”和“文革”,这些全无敬畏意识的知识分子和政客,不正是以此发出了这个混乱时代的最强音吗?
殷海光先生,著名的逻辑学家、哲学家,在他去世前刚刚完成的作品《海光文选自叙》一文中说到“……我近年更痛切地感到任何好的有关人的学说和制度,包括自由民主在内,如果没有道德理想作原动力,如果不受伦理规范的制约,都会被利用的,都是非常危险的,都可以变成它的反面。民主可以变成极权,自由可以成为暴乱。自古以来,柏拉图等大思想家的顾虑,并不是多余的。”
在我看来,前人大儒们的担忧正是今天社会的严峻。互联网带来的膨胀的自我意识以及商业社会的价值扭曲,让每一个在这个时代的人们都把自己设定为成为了时间与空间的中心,而这种自我,代替了信仰,也泯灭了人心中的敬畏。这种敬畏,是物欲极度膨胀之后忘却了的信仰与目标。
或许,“付费问答”是互联网时代的另一个风口浪尖;但是,它也是这个时代精神坐标的消亡,与创造性思考的一蹶不振。
深夜妄谈,不如一杯烈酒,同饮这个时代的无奈。
本文部分引用图片为徐晓宇先生飞机稿部分截取,侵权相信他也不会把我怎么样。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