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寒暄话就不说了,小磕真是挤出时间来写文。
前几天徐小平老师进军区块链的消息大家可能都看到了。巴比特创始人长铗转评微博道:
还记得前年在西子饭店大堂里,徐老师要我用一句话介绍区块链,我说是区块链可以理解为印刷机(互联网)的逆向机,印刷机是把竞争性资源变成可大规模复制的非竞争性资源,区块链是在复制的边际成本为零的互联网上实现了竞争性资源。
这段话被吐槽说,正是因为这个比喻,徐老师被耽误了两年……
不过小磕却想起了一段往事。小磕自己因为在同龄人中算是接触电脑和网络比较早的,也算是从九几年开始一路见证互联网在国内民用领域从只有少数科研人知道的非常小众的存在到现在的随处可及。这一路上,大家对互联网的认知观点变化很大。
记得在九十年代后期,很多知识分子对互联网的未来非常乐观。这种乐观并不是说对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信心(虽然这也有),而是认为它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这种想法是这么来的。在那个时代,人们开始意识到,财富不光是实实在在的可见的东西(纸币,黄金),还可以是无形的东西。尤其在信息还比较匮乏的年代,优先掌握了别人还不知道的信息,可能就有了巨大的机会。而互联网,天然就是让信息大规模复制传播的工具。因此这些知识分子认为,在互联网普及后,人类可能会历史性地真正实现“均贫富”(自然实现的而不是自上而下强制平均分配的),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没错,很多人真的用的就是这个词。
这就是长铗所说的,互联网就像是印刷机。中世纪的印刷机使很多本来为上层社会和教士们垄断的知识扩散到了更广大的社会阶层,引起了西方社会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正可以被看作是升级版的印刷机。
现在回头来看,当年知识分子们的逻辑也并没有错,只是在推理中对现实进行的简化太多,而我们走了简化范围之外的那条路。互联网确实让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很可能更加重了贫富差距。
而现在,应该会成为下一代互联网——从“信息”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的区块链来了。正如长铗说的,它与印刷机是相反的作用,可以给原本同质化的、没多大价值的一堆数据赋予特殊的含义和价值。你可以复制数据,但复制品不具有原版的那些价值。
信息互联网让财富的代表“信息”能够广泛被分发给几乎所有人,而区块链,让这种财富重新归集到部分节点上(这么说来,比特币的集中度就非常高,最新看到数据4%的节点掌握了97%的比特币)。
那么,人类社会,又会向哪里走呢?值得深思啊……
(读完之后,你选择点赞还是分享支持小磕呢~)
或者版权印(https://101612200004148.bqy.mobi)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