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不是机器人》引发的话题
近日,又一部小清新韩剧《不是机器人》闯进了观众的视野,男主角是由俞承豪饰演的多金(韩国最大金融公司的大股东)、高智商(IQ134)、高颜值代表,唯一的缺点是患有无法与人接触的“人类过敏症 ”;而女主角在剧中饰演热血创业家,由于梦想不被外人所理解,迫不得已假扮出现故障的机器人“雅智3 ”,从而进入男主角的生活,从而展开了一场浪漫爱情故事。
在电视剧播出过程中,无数个“萌炸”、“暧昧”的爱情片段引得无数的观众“少女心”爆棚,但看到男主角因爱上机器人无限苦恼的时候,有观众难免会问,“男主角如此的高智商为何还未发现女主角不是机器人呢?”就在电视剧中,编剧一直在向观众灌输一个概念,是“深度学习”能力让机器人可以变成真正的“人类”,可以拥有和人一样的情感和需求。那么,这个命题真的成立么?
什么是深度学习?
讲到深度学习,不可不提的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可分为“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其中,“弱人工智能”是指能制造出真正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这些机器只不过看起来是智能的,但并不是真正拥有智能,也不会有自主意识;“强人工智能”是指制造出真正能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这些机器是有直觉的,有自我意识的,可以独立思考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生物一样的各种本能,比如生存和安全需求,实现的技术难度较高。如果机器想要实现智能,“机器学习”就是途径之一。
机器学习是指通过使用一系列算法来解析数据、从中学习,然后对真实世界中的事件做出决策和预测,该技术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前提需要有大量的数据,再通过各类算法从中学习如何完成相应的任务。目前,最成功的应用领域是计算机视觉,如人脸识别,但需要大量的手工编程来完成,且没有办法达到人类的智能水平。如果想提升机器学习的能力,“深度学习”算法为研发人员提供了另一种技术方法。
深度学习的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是机器学习中一种基于对数据进行表征学习的方法,就是利用多层神经元构成的神经网络,以达到机器学习的功能,这些多层的电脑网络像人类大脑一样,可以收集信息,并基于收集到的信息产生相应的行为。例如,“微软小冰”可以像人类一样陪你聊天,“阿尔法狗”可以像围棋高手一样与你对弈。目前,深度学习在图像和语音识别等领域快速渗透,比如图像处理类应用、视频归纳、智能客服,以及延伸的服务机器人领域、车载助手等等。
机器人可通过深度学习成为“人类”?
通俗易懂的讲,“深度学习”是对人脑的一种模拟,在此基础上完成很多人脑所具备的功能。以视觉功能为例,有了深度学习,识图软件就可以准确识别照片中的物体类别,并对照片进行自动归类或搜索。
目前,深度学习在视觉识别、语音识别、语言翻译等领域,都优于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甚至在人脸验证、图像分类上还超过了人类的识别能力。在业界,研究人员多持有两种观点,机器人能够成为“人类”和机器人不能成为“人类”。
认为机器人能够成为“人类”的研究人员表示,情感交互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方向,其目的就是让人机交互变得更加自然。未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将会成为可能,真正的“情感机器人”有望诞生,“他”不仅自身拥有“喜怒哀乐”的情感,还会通过表情观察等方式,感受到人类在不同时间点的情绪。
还有一类研究人员认为,机器人不能成为“人类”,虽目前在某些领域机器已超过人类的能力,如图像的视觉识别,但从“情感”的角度上来说,机器人是永远不会拥有感情的。目前,神经学认为,意识是信息以一种无法分解的方式整合到大脑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在2016年,《新科学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写到,人类的体验和电子鼻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电子鼻的记忆可以被编辑、被删除,但人类的体验不可能被编辑、被删除,因为这一体验与大脑的其它部分密不可分。这也就是说,机器人是永远不会具有意识以及感觉的。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