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月11日报道说实话现在的交通路况就算是开着自动挡也挺累的,自动辅助驾驶?更不放心啦,满大街都是做布朗运动的各种机动车、电动车……具备人脑的处理能力还不用动手,有这样的好事?2018 CES上日产就带来了最新的“脑控”驾驶,真的挺科幻的。
其实自主品牌此前也有类似的技术尝试,只是功能更简单一些:
用“脑控”将车开走 2015长城科技节体验
■ 脑电波控制先前主要用于残障人士康复
人类对于脑电波的基础研究实际上时间已经很长了,主要的前期应用重点还是医学方面,帮助一些因为疾病或者意外失去行动能力的人士能够恢复一定的运动能力,比如大名鼎鼎的霍金,以及一些脊髓受伤的瘫痪患者,都有望借助脑电波控制,实现运动功能。
■ 脑电波“开车”怎么实现?
** 先得采集数据
就和大家平时用的指纹、面部识别实现打卡、解锁手机一样,第一步就是采集基础数据——比如指纹和面部。“脑控”开车也要事先采集数据,只是比较复杂一些,需要借助驾驶模拟器,来分析每个驾驶者在转向、制动、加速等各种操作环境下的脑电波。
** 分析之后“学习”,最后加以执行
通过软件对采集到的脑电波数据和运动行为对比分析之后,系统就可以探查驾驶者的小心思了,并且根据体验者的习惯进行车辆控制,如果驾驶者放心把汽车交给电脑,只需要自己不停的想啊,想啊就可以了,跟你平时开车的判断一样一样的。
■ “脑控”有啥优势?
① 比纯手动,脑电波控制的反应更快
无论是从自动驾驶模式切换到手动模式,还是应对突发情况(相对纯手动模式),脑电波控制都要略快那么一点点,还能实现预判,要知道对于高速行驶的汽车,即便是半秒钟也可能跑出去十多米,这在关键时刻可能就是救命的了——同时也有利于提升自动驾驶(辅助)的体验,克服“电脑恐慌症”。
② 相对语音、多功能方向盘等控制手段,更不容易分心
在日产这套“脑控车(Brain-to-Vehicle,简称B2V)”技术中,“脑控”也能实现其他的车辆功能控制,比如通过检测和评估驾驶员的感受波动,系统可以在自动驾驶模式下调整驾驶风格和车辆设置。此外,该技术还可应用于调节车辆内部设备(比如空调、音响)等,这些调整都不需要驾驶者额外操作,只需要想一想就可以了……所以基本上没有分心之虞——想象一下还真是很方便,再也不用戳屏幕、拼语音、找菜单了,想一想就可以。
更多技术细节也可以观看视频:
■ 这项技术未来会遇到哪些困难?
识别、控制和磨合都需要时间和积累
每项新技术都会面临不少障碍,“脑控车(B2V)”技术也不是无懈可击。无论是技术还是使用习惯的层面,“脑控”技术都还有磨合和提升的余地,一方面,识别技术有识别率(参见车辆的语音控制)和执行到不到位(类似ACC巡航或者AEB自动制动的控制逻辑和主观体验表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就如同VR技术最开始也让体验者跌跌撞撞一样,“脑控”技术也需要车辆和驾驶者有一个磨合适应的过程——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日产对这项技术的定义更多是未来自动驾驶技术的辅助功能,而不是完全取代驾驶者手动控制或者自动驾驶。
结语:“脑控车(B2V)”技术是“日产智行科技(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取得的最新技术进展,日产预计在5-10年间可以投入实用,它也是未来自动驾驶的技术方向之一。新技术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当然最大的缺点就是……以后用脑开车别乱想了,不然电脑会受不了的……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