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GBT36620-2018面向智慧城市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指南》解读

上月,国家标准委发布了一个专门面向智慧城市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指南-《GBT36620-2018面向智慧城市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指南》,从人机交互平台、云计算平台、边缘计算平台三个方面对物联网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提出了详尽的建议。

如上图所示,标准又将云计算平台分为了资源交换域、服务提供域和运维管控域三个部分,可以说整个物联网应用最重要的部分就在云计算这块,然也正因为如此,二叉认为,应该首先搞清楚底层数据的采集及传输方法,然后再重点突破上层应用。故,本文拟聚焦于感知控制域的数据采集部分,浅谈一下自己的认知,权当抛砖引玉吧。

如图2所示,标准分为4类数据采集:传感数据采集、空间位置数据采集、多媒体数据采集及标识数据采集,其中空间位置数据采集的描述为‘感知城市中目标对象所在位置并形成数据’,数据可以是绝对坐标或者相对位置关系。

二叉认为,此处宜加上时间戳,从而形成完整的时空数据,通过记录数据‘过往’完整的历史,能够更加利于后期进行大数据的综合研判分析,找到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进行模拟仿真后,形成对将来发展趋势的预判,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有的放矢。

时间戳的叠加可以在数据采集设备上硬件直接实现,也可以通过后端管理云平台进行软件叠加。相比较而言,前者最真实,后者会存在延迟。但是采集设备数量众多、种类各异,如何进行时间的同步就成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当然,精度可以根据应用需求的粒度来考虑。综合评估成本和质量后,二叉建议,至少在大类数据管理平台一级实现同一标准的时间戳叠加。

另外想谈的一个是,数据采集终端分类时标准似乎没有考虑到‘手机’这个种类,而它对于采集人-这个城市最主要对象的数据是最便捷的,因此,二叉认为在智慧城市建设具体实践时应该考虑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当前,智能手机普及率非常高,一部智能手机同时具备GPS、时钟、摄像头、MAC等标准中提到的四类数据来源,可以非常准确及便利的对市民-这个城市对象进行各类数据的采集,常见的实现方式如导航类APP。

当然,随着市民隐私保护意识的提高及法律法规的健全,这些数据的采集、传输、使用都需要得到数据所有者的认可和授权,比如欧盟颁布的GDPR,就是专门针对数据隐私保护方面制定的条例,已于今年五月在欧盟28个成员国中实施。

但是,二叉认为,技术是无罪的,恰当的采集、使用这些数据,可以极大的提高城市生活的便利性,而这正是我们一直倡导的智慧城市应以人为本的初衷。因此,一个可行的办法是由一个非完全商业性的机构或企业来建设并运营这套面向市民的数据采集和应用体系,外在形式可以是城市统一的服务入口APP,市民对这个程序唯一授权可采集相关数据,尔后这些数据用于对该市民进行个性画像,从而主动推送其关心的服务和应用消息,提升城市服务体验,增强获得感。

通过城市统一入口APP进行用户数据的采集和应用,就像电竞游戏一般,把握得当,可以娱乐身心、调节大脑;相反,如果沉迷于此,则很可能荒废正业。但是总的来看,因适度游戏而得益的还是绝大多数,因此,二叉建议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落地的时候,除了建设传统感知终端外,还应该非常重视城市统一入口APP带来的城市鲜活数据的作用,它才是地方政府可以真正拥有的最重要的‘数据财富’!不知您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呢?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114G1P6ZF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