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脚步渐近,马教主倡导的“五新理论”(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资源)已过去一年,随着云栖大会的商贾云集,这“五新理论”也在人们的拥抱与质疑声中逐渐发酵与演变,或不自觉地接受与应用。其中有专家、学者把“新零售”拓展到“新批发”,最终演变成“新商贸”。
那么,何为“新商贸”,它有何典型特征呢?前几天,与几个领导研讨了一下,似乎有些答案。摘录出来,供有兴趣的同行探讨与参考。
从哲学角度而言,“新”是相对“旧”而言的,新旧比较,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十大不同。
其一,空间不同。旧商贸全部依赖于建筑设施里面的物理空间。比如商场、仓库、购物广场(中心)等;而新商贸由于是线上线下的融合,已无完全的物理空间概念,可以是线上网店,手机上的微店,也可以是线下的体验店、样板店;也可以是仓库店;还可以零库存,共享别人的仓库。
其二,基因不同。旧商贸没有线上部分,没有互联网。更谈不上线上销售。而新商贸则是自出生就自带互联网基因,线上线下的联合展示、体验、销售是标配,就现在而言已没有O2O的说法;只能研究其基因图谱了。
其三,经营主体不同。旧商贸一般是商铺一个,老板一枚,生意赢亏,一目了然。新商贸则不能够一概而论,同样一个店铺,可能是一个老板,也可能是两个老板,更有可能是因股权或者投资联系在一起的N个同属老板。因为互联网和供应链的打通,商铺的经营主体现已无明显界限。
其四,产业链环节不同。旧商贸的主要核心是销售,而销售又处在产业链的末端,到这里最后一站即是末端批发或消费者,且此端与前端毫无瓜果。而新商贸则是一个从产品的原辅材料到趋势预测与设计,制造加工,柔性生产,再到仓储物流、贸易展示,甚至是通关通检,整个流通产业链闭环,无所谓终端与前端;各个环节与上下游之间有着紧密地分工与合作。按2017最时髦的说法,是S2B2C到C2M的全闭环。而且每个环节可以相互赋能与变现。
其五,收益不同。旧商贸收入单一,主要依赖于铺位出租所带来的租金或者物管费收益。而新商贸的收入来源则更加广泛而多元。可能有部分租金,可能有部分合作分成,可能有来自线上的通道收费;也有可能来自供应链的服务收益,还有可能来自金融、担保等衍生品的服务收益。
其六,管理人员结构不同。旧商贸商场的管理组织架构中几乎全部是“商管+物管”模式,最多的人员是商场物业管理团队。而新商贸组织架构中则多了“产业运营、产业互联网、产业金融”等全新部门,而且里面人员比重有可能会超过商场劳动密集性的商管团队。
第七,展示场景不同。旧商贸城的展示方式一般为横平竖直的“大通街+格子铺”;或者是前店后仓,下展上仓;新商贸则更注重体验效果,尽量模拟生活中的实用场景或者人们向往的理想环境;而不是特别在意货品的堆码数量。同时,商品之间不再是单一品种的展示,而是以一种商品为主,其它相临或相近产品为辅,模糊界限,跨界集合,形成我们常说的“集合店”、“体验馆”、“生活馆”等。
第八,交易方式不同。旧商贸是典型的“三现”方式,即“现场、现货、现金”,强调的是现金为王。而新商贸生在互联网和产业升级叠加的时代,讲究的是多渠道、全方收益,甚至是追究溢价获益。在获益方式上,也不再单纯追求现金为王;交易方式有可能是线下展示,线上交易收单。收银从以前的收现金变成“现金+刷卡+移动支付”等,更加多元。甚至,人们已不再带传统的钱包逛街了。
第九,物流方式不同。旧商贸在物流工作环节中一般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各铺各打各铺的包。发货环节也是五花八门,通常是联邦、德邦,加百世;“三通一达”,加顺丰。新商贸则往物流集成,打包专门,发货往“竞价+优选”方面发展。而且在成本方面会更加低廉,时间上会更快捷。在市场方面会统一集中加系统集成,并且有望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物流的野蛮、粗犷、空载、无序、污染和五类车横行的乱象(市长们的福音)。
第十,智能化程度不同。旧商贸无论从场景还是从管理上都谈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智能化,通常是“监控+保安”模式。而新商贸从你一进入或者准备进入这个商贸城就开始采集你的行动轨迹、消费金额、采购习惯、款式偏好、停留时间、享用美食,并且能够像神一样预测你的下一步行动计划,并做到恰到好处的精准推荐。这是一个智慧商圈的缩影,也是一个智慧生活的缩影。
总之,“新商贸”是对旧商贸的“人、货、场、钱”的一种重构,也是行业自宫式的一场革命。在这场悄无声息地革命中,有些人在质疑、有些人在观望、有些人已在默默无闻地探索前行。
舒化清
2017年12月30日于羊城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