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2018 年 12 月 5 日,标准共识发布针对区块链项目「IOTA」(埃欧塔)的风险调整报告。以下为报告的主要内容。
Overview 概述
报告维持 IOTA 风险等级「B+」不变,该项目属于「一般风险」水平,需要投资者注意。
依据「标准共识一般项目投资风险评级标准(初创期)」 获得「B+」评级的主要原因是:项目进展顺利,团队技术实力应能保证项目继续推进;项目创新性高,技术主张原创性高;算法安全性还需进一步验证,二级市场流通性风险较高。
基于标准共识分析师团队调查和研究,项目主要风险及优势在于:
项目主要风险
原风险点 1
目前 IOTA 使用的交易确认方式可能导致网络中心化趋势。项目无重大进展,该风险仍然存在。
IOTA 整个网络目前仍不成熟,接入的节点数量不够,因此 IOTA 目前的交易确认方式没有完全利用其主张的「缠结(Tangle)」技术创新,而是利用「协调器」(Coordinator)实现。
协调器方案中的全节点是项目方部署的,虽然目前可以解决安全性、认证速度等问题,但实际上是一种中心化的实现方式,这可能会导致权力集中。
技术更新如下
IOTA 功能评测更新
目前,IOTA 主网已上线,由于该项目不是严格意义的区块链项目,所以没有传统的区块个数、区块生成时间等参数。可以通过钱包功能使用 IOTA 主网。从上次评测至今,在功能方面,IOTA 项目没有大的改进或迭代更新。由于具体的功能展现在之前的评测中已进行过阐述,本次更新主要介绍目前来看从功能角度有哪些问题和新的特点。
钱包功能,目前 IOTA 的 trinity 钱包功能是为数不多的接入应用。 PC 端和移动端已经可以接入。整体使用情况和一般的区块链项目没有什么太大区别,比较有特色的功能是它的一个工作量证明(PoW)的设置。可以选择本地或是远程,在本地设置中,几乎所有的普通个人电脑都可以承受该 PoW 算法的计算压力,目前来看 IOTA 的节点运行对于硬件的需求并没有特别的大。
IOTA 的功能受众与用户端接入情况,由于 IOTA 项目主要针对物联网领域,实现零费用、小额大量、快速等性能,所以目前接入方式与用户数量相对较少。目前 IOTA 接入都以一些企业级的用户为主,但是目前我们发现 IOTA 加强了自己用户端接口的研发,更加适合于普通用户的接入(当然目前主要针对开发者而不是普通使用者)。目前开发者可以查看官方 API 文档,通过 java、go、python、js 等等多种语言链接进 IOTA 主网。运行开发自己的应用或是作为主网的使用者,但是目前来看,总体用户量并不丰富,还需要大量 DApp 接入后来增加对于用户的吸引。
IOTA 项目的性能,由于目前并没有直观的 DApp 的使用来反映 IOTA 的性能和安全性。通过报告和用户测试来说,目前 IOTA 项目的性能适合现在数据量级需求,没有报告出拥堵、错误或被攻破的情况。安全性方面虽然在之前有过安全漏洞的揭露,但是并没有真正的攻击产生且也有一定的算法更新。
IOTA 作为一款无区块结构的去中心化项目落地较早、性能相对稳定,问题就在于目前应用落地较少,用户群体集中在各大硬件企业,尚没有针对普通用户的应用的产生。
GitHub 代码质量更新评测
IOTA 项目目前已在 GitHub 中开源,开源代码也在不断的迭代更新中,该项目的代码结构以及相关创新点在上次评测中已做过解析,本次评测主要侧重于代码更新以及之前没有提到的点。
代码开发结构,从上次评测至今,在代码开发结构中 IOTA 项目做了一次比较明显的迭代。新增并且在最近密集开发了 entangled 代码库,该库为 IOTA 项目在 monorepo 开发模式下的开发和测试。目前开源软件开发管理模式主要分multrepo 和 monorepo 两种。multrepo 将项目分化成为多个模块,并针对每一个模块单独的开辟一个 reporsitory 来进行管理,而 monorepo 是将所有的模块统一的放在一个主干分支之中管理。这种开发模式在区块链项目中相对少见,目前该库主要集成了围绕缠结网络的各个部分,对于整个缠结网络系统的集成开发和测试,通过该库可以看出 IOTA 在缠结以及共识等方面的算法有了一定新的进展,正在进行不同模块的适配。
IOTA 项目的核心 DAG 算法,有向无环图数据结构由于权重这一属性的存在在最短路径、压缩等等领域都有很多的应用。IOTA 项目也很好的利用了权重这一属性,在速率、图形结构的生长方向、安全性方面都有一定的创新性实践和应用。目前来看该部分代码原创性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是真正的性能还需要大量数据的检验。
IOTA 项目的三元逻辑,即三进制的编码和转码方式,该部分的理论依据为三进制的编码和转码可以降低硬件的电路功耗。在物联网领域存在大部分可穿戴、小型便携的硬件,该解决方案可以解决这样的功耗问题,但问题就在于目前的硬件以二进制编码为主。也就是说 IOTA 还需要一套适配的硬件才能发挥出他的作用,这无疑增长了项目周期。
标准共识分析
IOTA 作为使用 DAG 技术的主网项目,目前来看创新性较高,实现度较高,可以说是使用 DAG 技术的典范。GitHub 代码更新较快,项目热度较高。但问题也相对明显,在共识算法 spec 的研发上项目方遇到了不少困难。目前仍然沿用 Coordinator 的机制,中心化的趋势依然不减,此外,作为物联网方向的去中心化项目,硬件的支持必不可少,IOTA 项目真正用于实践还需要漫长的迭代更新。
原风险点 2
IOTA 的哈希算法安全性还需验证。项目无重大进展,该风险仍然存在。
MIT Media Lab 数字货币研究主任 Neha Narula 撰文指出,对 IOTA 的哈希算法 Curl 的审核还不够完善,Curl 算法的哈希值极易发生碰撞,可以利用这一漏洞伪造数字签名。
随后项目宣称已调整了部分加密方式, 消除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但 Curl 算法的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原风险点 3
投资者基础真实水平难以判断。近一个月的全市场平均换手率为 1.99% ,二级市场流通性风险较高。项目无重大进展,该风险仍然存在。
根据 TheTangle.org 数据显示,IOTA 的持币地址数量为 463,021。前十大持币地址合计占比为 31.49%。
因为 IOTA 的持币地址转账一次后就地址就被废弃,产生了大量废弃地址,因此 IOTA 持币地址总数不能作为分析时有效参考数据,无法以此判断项目真实用户及投资者基础。
今年 4 月的全市场平均换手率为 1.99%,处于较低换手率水平,市场情绪较为低靡,流通性风险较高。相比今年 4 月平均换手率水平,最近一个月为 1.2%,流通性风险进一步增高。
项目主要优势
IOTA 创新性高。IOTA 项目精确定位于物联网和区块链两个热点行业的交叉领域,合理的利用去中心化的方式解决物联网实际需求。技术上提出了原创性很高的 DAG 、Tangle 等主张。
IOTA 技术实力较强。项目目前进展顺利,代码质量较高,开发热度较高且代码更新快。团队技术实力强,科研人员中有多位博士,应能保证项目持续推进。
IOTA 的生态建设在稳步推进,与博世、大众、富士通等 30 多家知名公司进行数据合作,并已应用在如「亚琛工业大学机床实验室 IOTA 工业 PoC 项目」、「智能防洪设施」等项目,项目已有实际案例。
以上为项目最新风险点,原文详见以下链接。
如果任何项目方对标准共识的评级结果有疑问,或对相关数据提出申诉(包括但不限于项目运营数字、重要团队成员变更原因、代码更新和最新交易表现等),标准共识分析师团队会根据材料的真实性重新评估。
如果标准共识分析师团队在调查过程中使用了错误材料而影响评级结果,或任何项目变动可能导致评级等级变动时,标准共识也会重新调查和评估风险等级。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