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排名中居首位,成年人群精神障碍患病率达到17.5%,总人数超2亿,但是我国庞大的患病群体并未很好地转化成可供系统研究的人群队列。现有研究通常集中于基于症状诊断的患病群体,极少基于行为状态或生物因素对群体进行分层,研究受试者异质性高,制约个体化诊疗与防治技术的研发。发展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对具有相同病因、情绪、认知及社会行为的患病人群进行亚组分类,亟需规范的临床研究大数据与生物样本库平台。因此,建设与国际接轨、具中国特色的精神心理疾病诊疗协同研究平台具有重大意义。
那如何建立这样一个大数据平台?这样的一个大数据平台,需要采集哪些数据?临床数据库、影像数据库、生物样本库,如何实现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应用?请听听来自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常素华博士在CSP2018大会上做的《精神心理疾病大数据平台的建立》报告,了解一下他们的项目进展。
发言人介绍
常素华: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是心理疾患及相关内表型的遗传机制及其应用研究,侧重于遗传数据的统计遗传学分析、多维数据的生物信息学整合分析、数据库和软件平台的开发、以及基于遗传数据和多维临床表型数据的疾病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先后主持过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迄今为止已在Molecular Psychiatry、Biological Psychiatry、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
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CSP2018)于2018年9月27-29日在沈阳成功举办。秉承“跟踪前沿、更新理念、突出临床、提高基础”的宗旨,大会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围绕精神医学研究前沿进行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本次大会共设有专题会91场,卫星会17场,参会人数也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4300多人。后续将会陆续发布本次大会的讲者报告,请关注“CSP精神卫生”公众号。
期待您在下面留言,分享你的见解。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