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著名作家王春元与资深编辑家脚印谈改革开放40年(8)

著名作家王春元与资深编辑家脚印谈改革开放40年(8)

人物: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编辑部主任、资深编辑家脚印

著名作家、纪录片导演王春元

话题:改革开放40年

我们该怎样面向未来?

脚印:最后一个问题,你在《转身》里涉及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人物,有政治精英、有企业精英,涉及行业比较多。这次你选择有传统行业、有新兴业态,包括涉及到人工智能、新材料、新科技和新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会选择他们?通过他们的故事和追求想展示什么?带给读者怎样的惊喜?我们面对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探讨面向未来这个话题。

王春元:实际上脚印你知道所有的问题并不就技术谈技术,也并不就经济模式和经济的未来谈经济,我们都是基于人文的诉求,跟人切实有关系的,这也是我们存在的理由。这个话题表面上是由普通人引发的,实际上它涉及到了顶级的科学家、人文学家、史学家、社会学家,是大家共同的思考。就是随着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性的,包括基因、干细胞技术,综合起来在未来——在可期待的未来,我们就会看到大量的机器取代人类成为一种可能。所以就带来了一个终极思考,技术的极限到底在哪里?会不会出现机器超越人类这样一种可怕的未来?

我思考这个问题还是基于传统的认识,我认为这个世界始终是二元对立的,一个问题的产生必然有另一个问题的原因和对照面产生,无论中国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都讲这样的问题。我想人类真实面对这个命题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最典型的比如广岛原子弹爆炸,核能究竟是清洁能源为人类造福还毁灭性的核武器?所以自那个时候以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再主动地使用过核来攻击别人,印证了我说的二元结构这样一个问题。所以后来人们尝试用更为文明和理性的方式来平衡技术变化、造福人类,出现了《中导条约》、《核不扩散条约》、国际原子能机构等等,和平的呼声成为主流。

最后,技术恐惧会被人类文明的力量化解掉,前一段流行《未来简史》这本书,也在从侧面印证这一问题,人类的发展是从智人变成了神的过程,机器的发展是从机器变成了机器人的过程,它也是对应的。我们俗话说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所以现代医学就我们可期待的未来里,可能突破癌症、艾滋病,包括非典病毒的治愈,特别是随着基因检测、生物医学、干细胞技术这些东西的发展,都使得人类的寿命可能延长到120岁到150岁,大家普遍的一个乐观的估计。这不是一个不可能的事,实际上190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不到40岁,我们今天的平均寿命78岁、75岁,甚至80岁,翻了一倍。

而且大家普遍认同的摩尔定律,每18个月硅晶体可以缩小一半,效率提升一倍。所以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之快超乎我们的想象,人类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未来的脑机互动、脑机接口已经成为现实,我在美国已经看到了,它叫BrainCo,就是大脑植入芯片技术,人类可以分阶段地换器官了,最后就可能进入到产生新物种的阶段。目前的社会趋势是走在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的路上,那么物联网是什么?就是所有物质化的世界、物理化的世界都将转化为数字化的世界。就意味着这个商界越来越分不清虚拟和现实的关系。

现代医学的发展对细胞的解构跟机器的更新换代一样,上次小万告诉我说人七年细胞就换一遍,说你这个不行了,意识不行了,我下载一个芯片植入大脑里边,把你的意识储存起来,你这个人就可以实现永生。这个人还是不是叫人?我们说可能会出现一个新的物种,物种的产生。按照这样一个发展的逻辑话呢,尤瓦尔说人会发展到神,实际上我们对于100多年前的慈禧太后来讲,那就是神。机器会发展成机器人,那么它可能就会带来一个终极的问题,就是说7、8千年的人类文明是不是就可能会终结?这都是问题的所在。

脚印:被科幻电影展示过的事情就发生了。

王春元:所以你看看由于这样一个命题的存在,大家说人们都参与到经济的发展过程之中,实际是在向终极死亡的路上狂奔,大家有这种说法。由于技术的迭代,最接近技术前沿的人们离机器越来越近,离人越来越远,所以他的恐慌感越来越强,自己创造机器的时候一边担心别人的技术迭代把他更新、碾压,担心可能成为一种新技术的炮灰。小万上次说了一个概念,叫优秀且慌张着,这是现在一流的所谓创新企业的尖子们的心态。我们在《三体》里也能感受到,刘慈欣说的“降维打击,消灭你与你无关”,所有这些东西实际上是加重对未来世界的恐惧感。

但是这个问题我前面说了,应该是一流的科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共同思考的问题。现在大家可能普遍有一个认知,就是说技术发展的终极可能不会导入到人机大战阶段,它最后的可能是一种非物质化的东西。这个问题爱因斯坦以前解释过,说人类苦苦地思索了2000多年,到了天国后发现2500年以前释迦牟尼已经在那里等着我们了。

如果沿着这样的思路来看,人类最终的认知就像我们一开始提到这个命题的时候,它是二元结构的,是统一相对的。就是说人类一定会找到一种制衡的命题,一个命题产生了以后一定会产生一个制衡的命题,这就是人类存在于地球上的价值。那么我们赋予人类更多的精神和文化上的提升来抗衡、来平衡这种物质化带来的威胁和不幸,就像人类深知人性的复杂和难以约束、叵测,所以就产生了文明制度和法律约束,人性与法理达到了相对的平衡。我们采访岳成的时候,岳成讲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叫法不悖理、理不悖情。这是人类约束人类的,产生了法律对人性本质的一种约束,人类对于技术的约束我觉得可能也是这个路径,毕竟这个机器是人类发明的,不是外星人带来的。

所以你看最后法律的成因,他说法不悖理、理不悖情,体现在法律上是一个自由裁量权,也有善恶和道义的问题;那么机器发展到极致也有善恶,人类一定是以善来制恶的,如果机器发展到了恶的那一面,这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这就对应到了那个空的问题上,它是精神的、非物质化的,人们越是意识到这种机器危险的存在,就越有意愿产生阻隔这种危害的力量,人类有爱和情感,人心和法理的平衡是机器永远做不到的。所以我们的结论说这是一个伪命题,人类终将喜欢田园牧歌、诗和远方。回答完毕。

脚印:这个听起来很像春元的时间胶囊,这可能是一个一直要探讨下去的问题。我觉得也是,田园牧歌、诗和远方是永远要探讨的问题,永远是人类的本性。

王春元:这个问题无解,只能用意识和物质来谈。

以上为王春元与脚印、刘健、万芊关于《生于1978》成书前的选题内容对话。因为是速录进行,有些语言偏口语化,为了更接近现场感就保留了它的谈话风格。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104B0OPSU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