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媒体大咖看的这款“媒体大脑”,助推人工智能“布点式”“全链条”到“云服务” 的应用拓展

1月26日,60多位社长、总编辑等媒体高管走进新华社,现场学习新华社“现场云”和“媒体大脑”等新闻在线生产平台功能应用。会上,新华智云技术总监介绍了“媒体大脑”的8种应用产品,其中包括专业级录音转文本工具、人脸核查、智能会话机器人、语音合成、用户画像、智能分发、智能版权监测等。

从最初机器人写稿、机器人完成采访、机器人担当网上直播主持,到后来用户管理、智能推荐和事实核查,新华社提供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平台,见证了人工智能技术从“布点式”“全链条”到“云服务”的发展跨越,今天“融媒素”会盘点梳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全景展现人工智能在媒体领域应用的轨迹:

机器人写稿:高效生产但存在局限

腾讯、今日头条和新华社是最早成功运用机器人写作的公司和媒体。

2015年9月,腾讯财经用机器人Dreamwriter发布了一篇题名为《8月CPI同比上涨2.0% 创12月新高》的稿件,主要介绍关于8月份CPI。稿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数据本身,第二部分是各界人士对数据的的分析解读,之后,dream writer持续发布新闻稿件,实现了机器人写作的系统化应用。

新华社推出写稿机器人“快笔小新“。“快笔小新”主要应用于体育和财报领域的生产,该应用操作简单快捷,可以快速高效的推出相关数据分析稿件,但问题在于,媒体机器人写作范围限于财经、体育等领域,体裁局限性比较大。

南方都市报社写稿机器人“小南”正式上岗,并推出第一篇共300余字的春运报道。与其他机器人“同行”有所区别的是,小南聚焦的是民生领域报道。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机器人运用地震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先后完成数据抓取、数据加工、自动写稿、编辑签发的流程,仅用25秒便完成了第一条关于此次地震的速报,并在震后18分钟发出。

智能采访:人工智能媒体应用的拓展

新华社特约记者“佳佳”作为中国智能机器人,采访《连线》杂志创始人凯文·凯利,完成了全球首次由高仿真智能机器人以记者身份与人进行的交互对话。除了凯利外,“佳佳”还与多名计算机专家及媒体代表进行了互动。当时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金兼斌说:“这次人机互动由新华社策划推出,对于未来的新闻采访,乃至广义的内容生产,可能具有某种标志性意义。”

担当主持:直播平台上的主持首秀

花椒直播平台上推出了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主播组合,名为TLBOYS,组合共有9名成员,这是全球首个人工智能机器人主播团队,由来自图灵星球的9名机器人主播组成:队长图图、女友灵灵、双胞胎趣哆哆和奥利奥、确实有点污的小污、非常可爱的YOYO、百科全能的BOBO、功夫大师的大力士TT、梦想当专车司机的浩克。它们可以进行直播秀,吸引网友参与互动。

新闻主播:“人机对话”智能机器人

2017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开幕前夕,一个浑身上下散发着硬科技力量的机器人主播“石榴娃”走进了西安广播电视台《西安新闻》节目的直播间,和主持人姐姐聊起了大西安和硬科技话题。这个可爱灵动的小家伙是国内第一个“人机对话”智能机器人新闻主播,

内容核查:智能算法提供权威判断

谷歌搜索和Bing搜索先后推广应用“事实核查”功能,通过算法对网站权威性进行判断。谷歌和Jigsaw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共同推出恶意评论识别,自动发现新闻下方的“有毒”评论,《纽约时报》已进行实际测试。与之类似,今日头条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对低俗图片和“标题党”内容进行自动拦截。

媒体大脑:全流程应用、平台化服务

据了解,“媒体大脑”八大功能包括: 2410(智能媒体生产平台)、新闻分发、采蜜、版权监测、人脸核查、用户画像、智能会话、语音合成。国内各媒体机构均可在认证后使用“媒体大脑”的各项功能和产品。

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称,“今天是值得记录的历史性时刻,人工智能与媒体间的融合将更加深入、全面。”

从以往“布点式”个别领域的应用,到后续“全链条”的场景应用,新华社如今提供“云服务”的平台支撑,深度学习平台和应用不断成熟,2018年,人工智能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虚拟劳动力”。区别于以往自动化主要影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智能将在媒体生产等知识密集产业带来结构性转变。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27G0RJC5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