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那些年我在银行搬的砖之IT变革往事

上篇我们介绍了国内银行业的圈子划分,本期我们拿几个实际的客户案例来介绍下,IT建设在银行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现如今银行业的IT建设现状,故事先从宇宙行的诞生讲起,信息如果有偏差,欢迎大家指正。首先来看下本期关键点:

宇宙行的诞生

如果想了解IT建设在国内银行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建设成果,要从80年代IBM将SAFE核心业务系统引入中国说起,1987-1988年,符合中国国情的SAFEII第一版在工行网点大量上线,于此同时,中行的 SAFEII上线几乎与工行同步,而建行的SAFE应用在随后两年也上线,在当时多数银行业务还依靠‘流水账式’手工操作的业务模式下,中国银行业几乎没见过真正的银行核心应用是什么,透过SAFEII,银行才有了对系统的认识,也开启了信息科技的发展之路,各家银行都借助IT之力开始规模扩张,而由于IBM当初给银行客户提供一个完整的商业应用SAFEII,并且以博大的胸怀对SAFE源代码开放并帮助客户改造应用,铸就了其后三十年主机在中国银行业的“霸主”地位,时至今日四大行的核心系统还都跑在其上,而工行则在2014年终成全球市值最大、客户存款第一和盈利最多的上市银行并雄霸至今,俗称“宇宙行”因此也有了“爱存不存”的美誉,而这一切始终离不开IT从业者这30年来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

如今随着银行业越来越重视其IT的投入和建设,2016年底银监会也在《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中明确声明要让首席信息官(CIO)进入决策层,共同参与制定银行未来发展整体战略规划,信息科技这个曾经的后勤保障部门完美实现屌丝逆袭。

轰轰烈烈的数据大集中

而在这过往三十年间,中国银行业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及金钱用于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化程度一直走在各行各业前面。银行的信息系统架构经历了电子化、区域互联、数据大集中几个阶段,2010年以后各大行开始尝试向互联网+数据驱动转型。

G行也很早以前就从当初各省分行业务独立运行、IT分散建设模式中考虑到不利于整体业务今后的发展,以及为了解决IT分散管理(各分行也有大机且独立运行一套核心系统,好浪费啊)和容灾的问题,于1999年启动数据大集中工程,建立北京和上海两大数据中心,将全国省分行的业务系统进行上收。后续上线的业务系统都要部署在X86平台之上,那些曾经风光一时的大机也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谁曾想IBM给大机开发了三个操作系统VSE、MVS和VM(类似于在PC平台上可以装DOS, Windows和Linux一样),而当年安装一套MVS操作系统,居然要长达4-6个月的时间,而且还要不同的系统软件工程师去分别安装),虽然使用了X86替代大机拥有了更多的灵活性,但是随着企业业务规模越来越大,上线的应用系统就越来越多,由此也诞生了所谓竖井式应用,也就是我们现在称之为传统IT架构(后续有机会我再补充下分行在这些年业务上收之后的生存现状,先留个尾巴)。

而各中小银行的科技状况目前基本处于区域互联至数据大集中之间,近几年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大批中小银行都在升级核心系统。自身IT传统架构必然要经历一个渐近式的演进过程,新旧架构并存将持续3-5年。

背锅的竖井式应用

由于新的应用系统通常会考虑未来3-5年的业务发展以及突发需求,为满足其性能、容量需求往往在选择计算、存储和网络等硬件设备的配置时会留有一定比例的余量。但实际在硬件资源上线后,应用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的负载并不会太高,使得设备资源利用率不高。

而用户实际上也是看到了这种情形,当需要上线新的应用系统时,会优先考虑部署在既有的基础架构上,但因为不同的应用系统所需的运行环境、对资源的抢占会有很大的差异,将新、旧应用系统整合在一套基础架构上的难度非常大,更重要的是考虑到X86平台可靠性、稳定性、运维管理问题,更多的用户往往还是选择新增一套计算、存储和网络等设备资源。

而这种部署模式,造成了每套硬件与所承载应用系统的“专机专用”,多套硬件和应用系统构成了“竖井式”部署架构,使得整体资源利用率不高,占用过多的机房空间和能源,随着应用系统的增多,IT资源的效率、扩展性、可管理性都面临很大的挑战。

先行者们的IT架构变革

为了提高IT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G行在2008年开始全面部署服务器虚拟化,花了两年时间基本全覆盖数据中心和分行的服务器虚拟化,而这个时间点也差不多是国内银行业X86虚拟化的起点,业内也都普遍采用VMware的X86服务器的虚拟化技术,VMware当时被业界认为其X86虚拟化技术无人能及,但随着云概念日渐兴起,众多厂商开始在基于VMWare服务器虚拟化的基础上自主研发IaaS平台,G行也于2012年基于VMware服务器虚拟化自主研发和推广第一代基础设施云平台(IaaS 1.0),后来由于开源OpenStack技术的发展,在2015年又开始转向基于OpenStack研发第二代基础设施云平台(IaaS 2.0),与此同时基于Docker的LXC容器技术以其高敏捷性、灵活性、高效率开始备受关注,并在银行业界开始大规模运用,成为PaaS建设的主流方案,G行也在2017年完成PaaS 1.0技术储备,开始大范围部署应用平台云。回首望去,过去三十年的峥嵘岁月里银行业IT建设像刚出生的蹒跚学步的婴儿从主机时代走向青葱少年般的X86时代,又走过怒放的青年虚拟化时代,到现在终于走向成熟稳重的中年云/容器时代。

由此云的时代算是在银行业正式来开序幕,而作为规模略小一点的HF银行在2015年6月制定了建设金融云平台的目标,规划横跨台三地六中心的金融云整体布局,拟定了详细的金融科技推进战略,历时两年时间于2016年7月完成包括核心银行系统、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在内的130个主要应用系统向其云架构数据中心迁移,实现主要应用系统的云化升级改造。

而对于规模更小一些比如TZ银行,在2015年底通过借船出海的策略使用平安架构开发升级上线全新APP,该行客户入口、APP后台和令牌服务器在平安平台,验证服务器在行内,既充分利用了平安成熟的云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又保障了银行的客户安全。

由于各大银行都努力基于云架构来构建新的分布式应用,并持续开展主机下移进程,这就形成了银行业务系统独有的集中式(大机上的集中式架构核心系统)+分布式(云上的分布式架构应用系统)架构体系,并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不断优化改进应用架构、扩展节点弹性计算能力、增强系统高可用性,借此大大提升了业务推陈出新的快速组合创新能力,而后同业也纷纷效仿积极参与架构转型,难道这一切发生都是偶然?我想是必然。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113G071G7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