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 焦
公有链技术创新与应用离不开开源;
脱虚向实 区块链发展还需行业应用落地;
各地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的三个聚焦……
2019年,区块链热度不减,风头依旧。
让我们来梳理区块链发展,
思考2019年区块链应关注哪些问题,
哪些方面可能有积极进展。
技术篇
开源作为全球软件技术创新最古老的模式,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创新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全球最大的开源代码托管平台Github发布的2018年度报告显示,在增长最快的开源项目中,开启智能合约应用先河的公有链平台以太坊上榜并位列第5位。这似乎暗示出公有链技术创新与开源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而事实上,公有链的技术创新从未离开过开源,开源和公有链是强耦合的,不管在创新模式、发展理念还是生态建设方面,开源都是公有链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公有链所应具备的固有基因。
开源是公有链价值实现的内在要求
从概念上来看,区块链可以看做是基于密码学、P2P网络通讯等技术,通过特定的共识机制所形成的由多个网络节点集体维护一个分布式、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其中,公有链由于节点向全球社会完全公开,其影响力和价值更大。与传统的数据库等相关技术相比,公有链的最大价值在于创造了一个完全开放的信任体系。行业专家普遍认为,区块链就是信任机器,这种信任与传统的信任实现的模式是不同的。现有的信任体系是有信任背书主体的,例如国家、机构、企业或者行业组织等,而区块链特别是公有链的信任来源于去中心化的参与者,而不是特定的主体。例如,所有参与比特币公有链记账的用户都会拥有一份完整的比特币账本,他本身就成为了比特币的信任源之一。从本质上来看,公有链的信任则是来源于其软件本身以及软件背后的代码,这些代码使得用户相信,通过执行相应的程序,就一定可以特有的结果。正是基于这些代码,才让比特币网络的参与者确信,他所拥有的账本与其他节点所拥有的账本是一致的,他通过参与共识的过程是有可能获得记账权的。因此,公有链的信任可以看作为建立在代码层面上的,所以,如果代码不开源,那么这种底层的信任也就无从建立,公有链的核心价值就无法得以实现。
开源是公有链技术创新的基本模式
开源一直以来在软件技术创新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Linux、HTTP Server等开源软件在推动全球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近来年,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创新中,开源的价值更为突出,开源界也涌现出OpenStack、Docker、Mapreduce、TensorFlow等引领行业技术创新方向的重量级开源项目。同样,在公有链领域,技术创新几乎都是采用开源模式。开源对于公有链技术创新主要带来了两个方面的价值:一是开源模式可以吸纳全球开发者的智慧,更利于新兴技术的创新演进。二是公有链的技术创新大多不依赖于单个企业,而是基于社区的,需要开源代码托管平台提供面向全球的创新平台。此外,开源也使得代码得到更多人的使用和检验,从而确保代码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准,提升了公有链系统的安全性。赛迪全球公有链技术评估工作要求参与评估的所有公有链的代码都必须是开源的,从数据统计来看,比特币、以太坊、EOS、卡尔达诺等全球知名公有链项目的开源代码更新提交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国内技术人员主导的公有链项目中NULS的代码更新活跃度相对较高。
开源是公有链生态布局的基础平台
2018年以来,开源世界的价值得到全球领军企业的更多关注和投入。最大的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以及最大的开源软件企业红帽相继被微软和IBM所收购。这些领军公司看重的,正是开源世界中蕴含的海量的资源(如Github上数以千万计的代码库和开发人员),这些资源都可以转化为潜在的市场价值。实际上,谷歌早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就充分发挥了开源在生态布局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安卓成为全球市场占有率最大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在公有链技术创新中,开源世界的价值同样重要。一方面,公有链的技术创新依赖于开源世界各种资源的持续投入,包括开发者以及用户,因此,维护好开源代码、做好开源社区,就能为项目的技术创新带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往往缺乏统一的领导主体,公有链的技术应用依赖于应用方的主动对接,因此,如果缺乏开源社区或代码托管平台等开源载体的支持,公有链的应用就无法真正落地。
公有链的技术创新与应用离不开开源世界,开源世界也能反映出公有链的实际发展情况。根据德勤的统计,GitHub上只有8%的区块链项目有开发者在维护,大量的区块链项目均处在“死亡”状态。随着新一批公有链项目的陆续诞生,未来公有链的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每个公有链项目而言,如何利用好开源资源,通过开源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将至关重要。
作者简介
赛迪智库软件产业研究所 蒲松涛
2004.9-2008.7,北京大学生物科学、理学学士;
2008.9-2014.6,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理学博士;
2014.7月至今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项目经历:
参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信息产业发展指南》等国家规划编制。参与《北京市软件和信息安全专项实施方案》、《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十三五”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湖北省云计算大数据“十三”五规划》、《长春新区“十三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松原市金融大数据产业园规划》、《福州大数据产业园规划(2016-2020年)》、《成都市大数据产业生态圈建设研究》、《赣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0年)》、《成都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成都市大数据产业生态圈研究报告》、《中国智谷(重庆)发展规划》、《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等项目。
■区块链相关研究
从2016年起开始研究区块链,主要支撑工信部信软司服务业处开展相关研究。完成多篇签报。围绕区块链发表专报《从区块链技术角度探索构建大数据流通体系新路径》,发表媒体文章《对于全球公有链技术创新的几点认识》、《2018年上半年我国区块链发展亮点》等。现在主要负责赛迪全球公有链技术评估工作。
未完待续 : 行业篇-地方篇
声明
转载、添加白名单以及商务合作请在公众号文章留言,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不得随意修改及盗用原文。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