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冒泡排序
比较相邻的元素大小,将小的前移,大的后移,就像水中的气泡一样,最小的元素经过几次移动,会最终浮到水面上。
def bubble(list):
for i in range(len(list)):
for j in range(0,len(list)-1-i):
if list[j] > list[j+1]:
list[j],list[j+1]=list[j+1],list[j]
if name == 'main':
list1 = [2,3,5,7,8,9,6,54,1,42]
bubble(list1)
print(list1)
2.插入排序
将一个待排数据按其大小插入到已经排序的数据中的适当位置,直到全部插入完毕。
def insertsort(list):
if list != None:
if len(list) == 1:
pass
else:
for i in range(1,len(list)):#start with second item.
temp = list[i]
for j in range(i):
if list[j]>list[i]:
for k in range(i,j,-1):#
list[k]= list[k-1]
list[j] = temp
if name == 'main':
list1 = [3,2,7,5,8,9,6,54,1,42]
insertsort(list1)
print(list1)
3.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也称合并排序,是分治法的典型应用。分治思想是将每个问题分解成个个小问题,将每个小问题解决,然后合并。
具体的归并排序就是,将一组无序数按n/2递归分解成只有一个元素的子项,一个元素就是已经排好序的了。然后将这些有序的子元素进行合并。python有趣吗?好玩吗?想学吗?这里小编创建了一个python学习交流群:308754087 里面也会不定时分享关于Python的免费学习资料,欢迎想学习的小伙伴的加入,python有你更精彩!!嘿嘿!
合并的过程就是 对 两个已经排好序的子序列,先选取两个子序列中最小的元素进行比较,选取两个元素中最小的那个子序列并将其从子序列中
去掉添加到最终的结果集中,直到两个子序列归并完成。
代码如下:
4.快速排序
(1)这里实现第一轮排序,不妨称第一个元素为锚
(2)i,j分别指向待排序序列的第一和最后一个元素
(3)j与锚比较,若大于锚则左移,直到小于锚的元素停下,与i指向元素交换,i后移
(4)接着,i与锚比较,若小于则右移,直到大于锚的元素停下,与j指向的元素交换,j前移,
(5)i,j交替移动,i==j时,锚temp到达最终位置。
L = [90,89,78,67,56,45,34,23,12,0]
def first_sort(numbers,i,j):
temp = numbers[i]
while i!=j:
while itemp:
j = j - 1
numbers[i] = numbers[j]
i = i + 1
while i
i = i + 1
numbers[j] = numbers[i]
j = j - 1
numbers[i] = temp
return i
def quick_sort(numbers,i,j):
middle = first_sort(numbers,i,j)
quick_sort(numbers,i,middle-1)
quick_sort(numbers,middle+1,j)
if name=='main':
quick_sort(L,0,len(L)-1)
5.选择排序
从所有序列中先找到最小的,然后放到第一个位置。之后再看剩余元素中最小的,放到第二个位置……以此类推,就可以完成整个的排序工作。
def selectionsort(list):
if list != None:
for i in range(len(list)):
min = i
for j in range(i+1,len(list)):
if list[min] > list[j]:
min = j
if min != i:
list[min],list[i] = list[i],list[min]
if name == 'main':
list1 = [2,3,5,7,8,9,6,54,1,42]
selectionsort(list1)
print(list1)
6.基数排序
描述
基数排序(radix sort)属于“分配式排序”(distribution sort),又称“桶子法”(bucket sort)或bin sort,顾名思义,它是透过键值的部份资讯,将要排序的元素分配至某些“桶”中,藉以达到排序的作用,基数排序法是属于稳定性的排序,其时间复杂度为O (nlog(r)m),其中r为所采取的基数,而m为堆数,在某些时候,基数排序法的效率高于其它的稳定性排序法。代码实现:
7.希尔排序
先将整个待排元素序列分割成若干个子序列(由相隔某个“增量”的元素组成的)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然后依次缩减增量再进行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元素基本有序(增量足够小)时,再对全体元素进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
test=[9,2,3,5,7]
def ShellSort(data,flag):
'''
data: list,to be sorted
flag: 0->asc,1->desc
return a new sorted list
'''
retData=[]
#copy data to retData
for item in data:
retData.append(item)
#sort retData
count=len(retData)
step=count/2;
while step>0:
i=0
while i
j=i+step
while j
t=retData.pop(j)
k=j-step
#asc
if flag==0:
while k>=0:
if t>=retData[k]:
retData.insert(k+1, t)
break
k=k-step
if k < 0:
retData.insert(0, t)
#desc
elif flag==1:
while k>=0:
if t
retData.insert(k+1, t)
break
k=k-step
if k
retData.insert(0, t)
j=j+step
i=i+1
step=step/2
return retData
data=ShellSort(test,0)
print 'Asc:',data
data=ShellSort(test,1)
print 'Desc:',data
8.堆排序 ( Heap Sort )
“堆”的定义:在起始索引为 0 的“堆”中:
节点 i 的右子节点在位置 2 * i + 24) 节点 i 的父节点在位置 floor( (i – 1) / 2 ) : 注 floor 表示“取整”操作
堆的特性:
每个节点的键值一定总是大于(或小于)它的父节点
“最大堆”:
“堆”的根节点保存的是键值最大的节点。即“堆”中每个节点的键值都总是大于它的子节点。
上移,下移 :
当某节点的键值大于它的父节点时,这时我们就要进行“上移”操作,即我们把该节点移动到它的父节点的位置,而让它的父节点到它的位置上,然后我们继续判断该节点,直到该节点不再大于它的父节点为止才停止“上移”。
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下移”操作。当我们把某节点的键值改小了之后,我们就要对其进行“下移”操作。
方法:
我们首先建立一个最大堆(时间复杂度O(n)),然后每次我们只需要把根节点与最后一个位置的节点交换,然后把最后一个位置排除之外,然后把交换后根节点的堆进行调整(时间复杂度 O(lgn) ),即对根节点进行“下移”操作即可。 堆排序的总的时间复杂度为O(nlgn).
代码如下: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