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智能座舱,背后是研发组织模式与合作边界的重新定位

上周五有幸在蓝皮书论坛上主持了一场主题为“智能座舱,如何是好?”的圆桌讨论。这本身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话题,相比最近热门的无人驾驶,智能座舱可以在短期、中期和长期分别带给大家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涉及的话题也并非那么“纯技术”,甚至某种程度上这相当于车企产品定义的大部分内容。基于这场讨论,也给了我很多新的启发,不妨在这里多分享一些。

智能座舱成为热门话题是因为汽车的内涵和外延正在被重新定义

如果向前追溯,汽车在最早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核心职责是解决人们的高效出行问题。后来随着这一核心价值不断被满足,人们开始赋予汽车更大的价值空间。从第一台收音机被装入车内以后,人们在出行过程中的娱乐以及获取信息的需求开始被响应。后来卡带、CD、DVD以及MP3等功能的搭载也都是沿着这一逻辑。再到后来,车载导航、车载信息系统的出现和不断完善,汽车开始具备一定意义上的智能。而当下,随着智能化以及网联化的深度变革,尤其是更高级别驾驶辅助或无人驾驶技术的进步,驾驶者的精力越来越多被释放出来,人们开始重新思考汽车的内涵和外延的问题。

应当说车企对未来汽车内涵和外延的定义,决定了各自智能座舱的具体展现形式。在这一问题上,佛吉亚的李京诚总给了一个非常具有启发的视角,他认为智能座舱与无人驾驶实际上做的是两件方向相反,但互为补充的事情。无人驾驶是一个去人化的进程,让汽车越来越有能力不需要人的控制。而智能座舱刚好是面向人的,让用户在车上拥有更佳的体验或者创造出更丰富的使用场景。伴随这些新的使用场景的出现,人们用车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变化,汽车角色的重新定义也就得以实现。

现在看来,当无人驾驶完全实现后(虽然没人确切知道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各大车企对车辆角色的理解更具相似性。这一点通过大家纷纷转型做移动出行服务商就能看到。但面向眼前的5年(也就是一代产品),大家的实际行动一定是千差万别的。既然我们给智能座舱附加了 “智能”二字,那这种智能就一定伴随IQ和EQ的差异。

通过讨论,在我的理解当中,更侧重IQ还是更侧重EQ同样取决于对车辆角色的定义。如果我们把车辆理解为用户的一个朋友,一个伙伴,那么EQ就更重要一些,我们就需要给车辆定义更加鲜明的性格。如果我们更看重车辆替用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车辆的工具属性,那么IQ就更重要一些。

之所以有上述两个维度的差异,是因为支撑IQ与支撑EQ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有差异的,短期车企难以完全兼顾。当然从即期看,上述倾向也取决于技术本身的能力水平。比如蔚来那个Nomi,他使用了一个很具像的硬件,并且匹配一个非常呆萌的表情包。通过语音对话,让车看起来更加人格化了。那么他是否是下一阶段AI在车上最佳的展现形式呢?最近我和很多人都探讨过这个问题。今天看Nomi是一个非常棒的解决方案,但他更像是一个解决EQ问题的捷径。因为在人车对话的时候,由于当下的NLP算法约束,车机总要一个比较慢的反应时间,这一两秒的延迟会给用户带来焦虑,而那个可以旋转过来聆听你说话,并伴随呆萌表情的Nomi恰恰可以解决这一过程中用户的对话焦虑问题。因此虽然大家的语音识别能力可能差别不大,但和Nomi对话显然比和很多其他产品上的AI对话更有意思一些。但以后是否还需要这样一个具象的形象呢?车企的品牌DNA是否可以基于AI深度拓展呢?这些肯定都是更有意义的问题了。

定义智能座舱一定伴随研发组织模式与对外合作边界的重新定义

关于智能座舱如何定义、如何开发这个话题,德赛西威的高大鹏总更加关注车企与供应商的协作模式以及边界问题。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我们知道过去OEM的价值在于通过系统集成创造出价值增量。也就是说OEM通过把来自不同供应商的零部件集成在一起,但这一过程不能是简单的加法,OEM的价值差异恰恰就是这种集成能力的差异。一方面,为了满足智能座舱的开发目标,车企原有那种基于BOM的研发组织模式需要改变,他们需要更大范围地考虑不同硬件之间的关系,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以及后续迭代的潜力问题。举一个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案例,某家使用三联屏的车企,他们的屏幕、仪表、车机界面分别来自不同的供应商,如果车企不能把他们有效组织起来,很有可能的结果就是仪表一个风格、车机是另一种风格,最终这辆车一定会带给用户极强的拼凑感,更不要说面向未来的迭代升级会发生哪些变数了。

另一方面,今天在面向行业深度变革的过程中,整个行业的价值创造格局早已被深刻改变了,优秀Tier1在系统集成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方面的能力变得更强了,与此同时很多跨界杀入的IT巨头也在深度影响整个格局。这个时候OEM与供应商一定会出现一个重新定义研发组织模式以及合作边界的问题。

因此,当前我们对智能座舱的讨论,更本质的其实是对车企与上下游分工定位以及整个价值链组织模式的重新思考。

车企的核心职责是明确自身的核心价值,以及围绕该核心价值的体验主线

针对上述问题,在我看来迎接“车辆被重新定义”的这个过程中,OEM的核心职责一定是清晰思考自身品牌的核心价值是什么,通过智能座舱需要给市场和用户带来的独特利益有哪些。之后再围绕这一核心价值梳理自身产品需要呈现给用户的体验主线,以及支撑这一体验主线的各种技术解决方案。

当前仅仅针对座舱系统,我们看到无论是总布置形式、屏幕形式、AI智能交互、生物识别、电子架构、座椅形式还是各种新面料都在发生巨大变化。车企其实无法在每个领域都有所跟进和投入,因此只有明确了品牌的核心价值以及兑现这种核心价值的用户体验,车企才能有效梳理和筛选这些纷繁复杂的新技术,才能有效判断究竟哪些技术的应用会强化自身的品牌价值,哪些会让这种价值被稀释,甚至更像是一种为了应用新技术而应用新技术的炫技。

- END -

- 如若转载,请注明转自【汽车数据工场】-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513A057OT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