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上海召开院士沙龙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等多位院士的发问引发业界共鸣,被称为“徐匡迪之问”。表明了当下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短板,同时也揭去了披在当下所谓“人工智能”算法外表华丽的面纱。
“中国有多少数学家投入到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研究中?”“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真正搞算法的科学家凤毛麟角。”,“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我国人工智能应用很难走向深入、也很难获得重大成果”。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到高级阶段,融合了数学、统计学、概率、逻辑、伦理等多学科于一身的复杂系统。是当下所有信息技术所不能达到的高级应用。其最为核心的技术便是人工智能算法。2018年,我国一下子出现了无数人工智能研发公司,并都号称到得了显著技术进步。
开源算法唯一好处在于人人都可获得,门槛非常低。所以大量公司从网上下载了开源算法,然后以其为核心研发出一套AI应用,再披上华丽的面纱,唬的普通用户奉若神明。开源代码是可以拿过来使用,但专业性、针对性不够,效果往往不能满足具体任务的实际要求
“如果缺少核心算法,当碰到关键性问题时,还是会被人‘卡脖子’。”是否掌握核心代码将决定未来的AI“智力大比拼”中是否拥有胜算。用开源代码“调教”出的AI顶多是个“常人”,基础算法往往是指研究共性问题的算法,它涉及到基础数学理论、高性能数值计算等学科,可以应用到多种实际问题中;而针对性强的应用算法往往会应用到具体问题所涉及的“具体知识、先验信息”,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AI的未来发展需要数学家深度参与,在未来的发展,AI将可能融入逻辑、思维等智慧的内容,这些都需要数学科学的原始创新,有大量的基础问题亟待数学家攻克。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