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信息化等技术的普及以及与各行各业的不断融合,在促进产业升级、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优质的生活外,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据IMF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未来可能会取代2600万的就业机会,并且女性的利益会在就业市场上受到更为严重的损害。甚至有人预言,人工智能将会使人类失业,继而一步步取代人类。
越来越多脑力劳动被人工智能取代
物理学家霍金(Stephen Hawking)曾表示:“工厂的自动化已经让许多传统制造业工人失业了,而人工智能的崛起会将失业范围扩大到社会上的中产阶级。未来,留给人类的只有护理、创新和监督等少数岗位了。”
确实,当人工智能在各行业中得到不断应用,越来越多行业的岗位正在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着。
·在媒体行业,机器人写稿越来越普及。一篇通讯稿,记者最快也许需要花费几分钟来整理,而机器人却可以在事件发生后几十秒甚至几秒内将文章生成并发布到网上。
·在法律行业,人们正在研究让机器人通过分析几十万份甚至几百万份的法律案例来形成对当前审理案件的预测,搜集的证据只需输入电脑,即可生成成熟的案件报告。
·在财会行业,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已经发布了财务机器人,原本需要人工会计几十分钟的基础工作量,财务机器人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零售行业,某些商场超市已经不再需要收银员,当人们选好商品以后,只需利用手机支付功能自助扫码即可付款。对于线上商城来说,原本的人工客服也在大批量的被机器人所代替。
越来越多的专家担心未来几年或几十年科技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他们认为,人工智能将大量取代人力工作,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失业,从而导致广泛的失业。这些担忧并不新鲜,自19世纪初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已经出现过多次对技术破坏作业的焦虑。
深度智力工作不会被机器取代
即使人工智能将取代一些岗位,但我们也要看到那些可取代的岗位是具有某些共同属性的。
·无需天赋,经由简单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
·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每天上班无需过脑,只是手熟而已;
·工作空间狭小,坐在格子间里,不闻天下事。
上述列举的新闻、财会、零售等行业的一些已经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工作内容也是具有这些特征的,他们本身所产生的社会价值是非常小的。一篇通讯新闻稿可以有多种写作模板,即使不同事件也可以套用;一项数据的处理,哪怕数据有多大、要求多精准,说到底不过是劳动量的多少而已。
但是对于那些需要深入思考、灵活应变的一些工作内容,人工智能是无法取代的。诸如面对行业或社会中的某个现象和趋势,结合自身理论经验与感受所撰写的一篇深度解析的文章;在一个状况不断的法庭案件处理中,律师灵活应变、慷慨激昂的论辩等。
无论哪一时代的新技术的产生,都是将更多的人集中到更具社会价值的工作中去。人工智能再怎么智能,不过是通过各种算法编程而来,并不具有深度思考能力,而各行业中的一些深度脑力创作工作将永远不会被机器所代替。
人工智能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当第一次工业革命来袭,英国、德国等诸多工业国家爆发了各种各样的工人暴动。工人们占领工厂,打砸这些让他们失业的机械设备。
事实上,当电力革命、信息革命发生时,都会有一些传统人工岗位被机器取代。要知道,三次工业革命所淘汰的岗位的员工数量是极其庞大的。按照这个逻辑,这一部分人应当是永久失业了,并且一直到今天都缓不过来。但是现状如何?从整个时间跨度来看,全球人数越来越多,但失业率并没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而直线上升。
当火车、汽车取代了马车,马作为代步工具被淘汰了,但马夫可以变为司机、汽车维修人员;当机械纺织取代了织布机,织布机被工厂淘汰了,但纺织人员可以变为流水线工人、机械维修人员。所以历史上的技术变革,淘汰的只是生产工具。当前也同样如此,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普及,必然有一些岗位会消失,也必然会产生更多新岗位。
当然,并非每个“马夫”都能变成“司机”,这就要取决个人了。所以与其恐慌自己是否在未来几年面临失业的问题,不如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学习新事物,让自己的技能随时代一起进步,才会发现更多就业甚至创业机会。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