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最近大火,其中,最令人称奇的就是徐宾的大案牍术,因为它,李必可以高效的获取长安城各方人员的变动,而张小敬也是被这种技术所选中。那大案牍术究竟是怎样运作的呢?
“案牍”一词原本指的是古代办公用的文书,由此看来,徐宾的大案牍术直白说就是以高超的记忆力对长安各个部门的过往公事文件进行梳理、归纳、整理成“大唐数据库”。唐朝有很多的档案和卷宗资料,当时唐朝有完备的档案系统,这也就为“大案牍术”的可能性提供了数据基础,而徐宾也正是在此基础上,结合术数和自身高超的记忆力,提出了“大案牍术”的概念。
那么“大案牍术”放到今天会以什么形式存在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我们天天在讲着的“大数据”,“大案牍术”就是古代的“大数据”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已知的未知的海量信息组成的数据集合。
大案牍之术在唐朝并不真实存在,但类似大案牍之术这种模式的应用,在古代却很早就出现了。宋代在统计信息方法上除了沿承唐代的平衡分析法还发展了对比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等,在神宗朝,曾巩就曾经利用往年人口、耕田、国家收入、官员人数等的统计数据分析了经济的发展速度,进而提出“罢减冗费”的建议。也就衍生了大数据,其并不是一个新生的或者孤立的事物,而是人类长期采集和使用数据的结果,它随着文明的进程而不断地完善;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将更进一步地改变我们社会和企业的运作,同时它也将为许多未来的变革奠定基础。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