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做大数据时代的“斜杠青年”——数据可视化

“斜杠青年”是指拥有多项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看似很多人可能并不十分熟悉,大数据时代的“斜杠青年”——数据可视化。

什么是数据可视化?

01

早在19世纪初期法国大革命爆发前后,欧洲出现了一种划时代的数据展示形式,一张圆形的、标注不同数据的饼状图横空出世,成为了欧洲贵族了解数据的新宠,但是由于无法精准的表达数据,这种被批评者称为“欧洲馅饼”的数据展示工具,只能昙花一现。直到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包括饼状图、柱状图等,才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计算机技术往诸多数据和信息抽象成某种概要形式,根据用途不同变幻出多种展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节奏变得飞快,如何在烦杂的数据和纷乱的信息中迅速识别出高价值内容,并依据数据的规律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准确的判断?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诸多数据可视化产品和应用,为上述难题找到了极佳的突破口,同时也为更多的“斜杠青年”提供了用武之地。

数据可视化离我们有多远?

02

国内首个古气候数据可视化科普作品《中国旱涝五百年》推出

中国天气网和国家气候中心联合推出国内首个古气候数据可视化科普作品《中国旱涝五百年》,首次通过数据可视化的形式深度挖掘和分析从明朝至今(1470-2018年)中国32个省份(包括中国台湾)的旱涝气候变化。五百余年的气候大数据表明,我国旱涝格局中最常见的是“北旱南涝”,而旱涝格局并非一成不变,历来呈现出周期性交替变化的特点。

重庆奉节招待所墙上所刻“同治九年(1870年)季夏洪水至此。光绪九年仲秋立。”,说明当时洪水之大。

该产品分析了549年间全国旱涝时空规律和分布格局,解释我国自古以来旱涝频发的原因,通过历史事件阐释旱涝灾害对社会生活、历史变迁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预测未来几十年我国旱涝气候趋势,为当代社会应对旱涝灾害和防灾减灾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对旱涝大数据挖掘发现,549年来,中国旱涝频发,几乎每年都有区域性或局地性的旱灾或涝灾,最常见的是“北旱南涝”,大约平均每4年就会出现一次。旱灾最易发生在华北平原及西北的陕甘宁地区,涝灾最易发生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

长期以来,中国天气网持续关注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对社会、公众及行业影响,通过各种形式加强防灾减灾信息传播。该产品填补了国内古气候数据可视化科普作品的空白,汇集了全国32个省份的120个城市共计6万余条旱涝气候历史大数据和清朝以来的旱涝灾害珍贵历史图片。充分运用“融媒体”手段糅合可个性化体验的互动地图、交互可视化图表、旱涝灾害对比图等视觉元素,可以查看549年间任意一年旱涝状况,80余个重点城市五百多年间的旱涝变化,同时了解旱涝相关的重大历史社会事件情况。

现在,咱们“翼安经济”马上也要推出一款数据可视化产品——智能产顾,至于详细的信息,慢慢再跟大家透露吧~~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725A0M2LG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