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视频平台的主要盈利途径是广告,所以一般在视频播放前,会先放一段广告。
虽然我们知道这是享受免费视频需要付出的代价,但还是难免觉得烦。
好在也有不少平台,开始提供跳过广告的选项。
一段十几秒钟的广告,不用全部看完,只需要看四五秒钟,就会出现一个跳过的按钮。
点击跳过按钮就可以跳过广告,直接观看视频。
我们对平台的善解人意心生好感的同时,也不免产生这样的疑惑。
这些平台主要靠广告赚钱,它这样难道不是自断财路吗?
难道平台为了提升用户的好感,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吗?股东们真的会答应吗?
花了大笔钱的广告主怎么会同意这种跳过广告的行为呢?
其实真相可能会让人大跌眼镜。
平台提供跳过广告的选项,不但不会自断财路,也不会招来股东和广告主的反对。
恰恰相反,这种做法还增加了平台的广告收入,广告主也能从中获益。
简单说,允许用户跳过广告,不会损害各方利益,是一个多赢的让人拍案叫绝的巧妙制度。
最早这样做的平台之一是Youtube,它的广告在5秒之后就有一个跳过的按钮。
原因之一这样反而能提升广告的真实曝光度。
如果广告很长,你又不想看,你会起身上个厕所,或者去做点别的事情,等广告完了再回来。
所以虽然播放了很长时间广告,但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
如果提供了跳过按钮,因为你想跳过,所以这前几秒,你就不会离开做别的事,而是会盯着看。
专注的看前几秒广告,然后跳过广告,可能比播放完整广告,但先去忙别的根本不看效果更好。
YouTube通过一个简单的跳过按钮去获取用户5秒内的全部注意力,从而在机制上有效提升广告的真实曝光度。
这样用户体验更好,广告主的效果可能也更好,YouTube在不影响广告主利益的同时,获得了用户的好感。
因为注意力这种东西不好衡量,有些广告主可能会疑惑,这样的效果真的更好吗。
有疑惑没关系,可跳过广告对广告主还有一个好处。
它让广告主增加了一个维度来衡量自己广告的质量。
它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广告在第几秒被用户跳过了。
在第7秒跳过还是在第23秒跳过无比准确地反映广告的吸引力程度。
还能根据这样的数据信息,改进自己的广告。
如果很多用户都在第8秒跳过广告,那这个时点的广告一定有问题。
找到问题改进后,可能就能提升用户的跳出率。
YouTube的跳过按钮通过用户的真实数据,为广告主优化广告提供了参考依据。
YouTube通过增加这一个小小的跳过按钮,让成千上万的用户都变成了它免费的广告质量评判师。
还能记录下人们的真实喜好,给他们打上标签,下次就可以给他们推送他们喜欢的精准广告。
效果不差,还能帮助广告主优化广告,但广告主可能还是会犹豫。
YouTube就拿出了让广告主无法拒绝的一招。
如果广告被跳过了,那么YouTube就不收钱,如果广告长度大于30秒,那么播放到30秒才收费。
如果广告长度小于30秒,广告播放完才付费。
YouTube把这种广告命名为“Tureview广告“,即你只需要为真实观看付费。
这一下就打动了广告主,只需要对真正对广告感兴趣的用户付费,同时还可以收集对广告不感兴趣用户的信息。
所以每年YouTube能收到上百亿美元的广告费。
我们可能觉得YouTube对广告主太好了,广告播完才收钱,但这个制度背后也有玄机。
它会极大提升广告的质量,你能想明白为什么吗?
我们假设两个广告主,广告主A的广告质量很差,没人爱看,100个人,只有一个看完。
按照YouTube的制度,它只收这一次观看的费用,假设是1元钱。
另一个广告主B,广告质量好,100个人中有10个人看完了,YouTube收了10次观看费用,假设是10元钱。
那么下次广告主投放广告时就会发现一个情况,广告主A的费用要比广告主B高的多。
因为广告位有限,YouTube肯定优先提供给让它赚更多钱的广告主B。
如果广告主A想获得广告位,只能多出钱。
当广告主A为单次浏览完成出的钱是广告主B的10倍时,YouTube才愿意给它打广告。
否则从赚更多钱的角度考虑,YouTube肯定首选给广告主B打广告。
不好的广告就要多花钱,所以会促使广告主生产更多用户喜欢看的好广告,形成广告生态的正向循环。
这个让用户跳过广告的按钮背后,居然有这么多玄机,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它拓宽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得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问题。
很多事情并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并不是一方赚钱,另一方就一定要亏钱,而是存在多赢的可能性。
创业者和管理者要做的就是发现多赢的可能性,发现自己生意中那个“跳过广告按钮”,从而让自己的生意实现多赢,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正向循环。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富日记原创,如转载请标明!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