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品质跃迁:从“看到了造”迈向“想到了造”

在深圳龙岗,柔宇科技占地10万平方米的厂房已投产1年多。2016年这条产线开建后,柔宇创始人——从国外留学归来到深圳创业的刘自鸿曾在此度过2个春节。2018年6月,这条号称全球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产线正式点亮投产。

2019年7月底,柔宇召开新品发布会,继在全球率先发布可折叠柔性屏手机后,刘自鸿又亲自发布了一款全新柔性电梯广告屏——弯曲轻薄的屏幕上,集成着新型柔性传感器与智能交互技术。广告屏的发布,有望重构电梯应用场景。此时离这位36岁的年轻人开始创业已过去7年。

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对柔宇不吝赞美,认为中国制造多是生产世界上已有的东西,是“看到了造”,但柔宇却开了“无中生有”的先河,“他们的产品是前人没有的,这叫‘想到了造’”,周其仁说。

回望中国制造业发展进程,对已成型的产品的生产或微改进曾占据主流,颠覆式的创新却并不常见。而尚未走向强大的柔宇却开创了中国制造的新图景:上世纪以“珠江水、岭南衣”为主体的轻工业,开始穿越历史的三峡,演变出创新含量升级、颠覆想象的高科技产品萌芽。

从“看到了造”到“想到了造”,中国制造正开启一场全新的创新与品质跃迁。

从0到1

中国制造的颠覆式创新

2018年6月6日,在柔宇投资百亿元的全新生产线点亮投产的那天晚上,创始人刘自鸿在生产基地外的空地上坐到次日凌晨1点多。看着眼前装着新工厂、包裹在夜色中的高大总部大楼,他感慨万分。

2年多前,这里还是荒草丛生。刚创业时的刘自鸿从未想过,在此会诞生世界首创的产线。柔宇做的产品是从无到有,靠的是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而柔宇走的颠覆式创新路,在此前的中国制造业疆域上更是少见。

2014年,柔宇在全球第一个发布了业界最薄、厚度仅0.01毫米的柔性显示屏。几年后,柔宇又率先发布可折叠柔性屏手机柔派。薄如纸翼、可折叠放入口袋的显示屏上,集成了超过2000万个柔性超精密器件和近百种微纳米薄膜材料。来源于刘自鸿毕业论文中的产品技术,在现实中落了地。

“柔性屏幕技术是一开始没有的东西,我们从基础的原理开始,从物理、化学、工艺、材料一步步摸索做出最后的终端产品。”刘自鸿说。

这样一个“从0到1”的产品没有标准、没有参照,柔宇靠什么把它真正造好?

一批国际化人才的集结,让柔宇的颠覆式创新有了强大智囊团。柔宇的创始人阵容堪称豪华,均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学府;通过校友圈的扩展和全球引才后,柔宇又将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成熟研发制造经验的上千名人才招致麾下。

一流的团队带来原创技术的支撑。光是柔派手机的铰链上,就集成了110余项核心技术专利。

在距柔宇生产基地60多公里外,另一家深圳企业华讯方舟在神秘的太空领域探寻产业空间,深入开发新一代卫星通信主站系统。这家主打卫星、太赫兹等业务的科技新贵在ku、ka波段兼容卫星地面网络市场现了全球市占率第一。目前,华讯方舟率先在“一带一路”沿线运营卫星通信;其综合各路院士、海归等高端人才的技术成果,能为海洋、电力等国家安全领域提供不断升级的通讯解决方案。

去年,华讯方舟成功发射可回收卫星,成为中国首家开展可回收卫星试验的民企。在卫星通讯这个多由国企占据的高科技产业,华讯方舟这家民企的“敢想敢试”成了一个独特标签。

从深圳一路向北,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内,北斗企业华力创通同样在“想到了造”领域做着新实验。以贸易起家的华力创通曾遭遇供应商断供,之后它摒弃了继续代理的路线,转而走上自主研发道路,派员工出国学习,最终打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实时仿真系统——一个可“上天入地”的应用。C919、国内首个海洋工程数字化技术中心等项目的设计、制造、论证等,都离不开华力创通仿真技术这一幕后功臣。

传统企业焕新生

跨界创新重塑制造边界

当刘自鸿在发布会上亲自示范手机折叠,展示着掌上小小科技产品背后的强大创新力时,远在长沙的工程机械巨头三一重工则在大国重器的打造上付诸新想法,并让全新的概念在产线上落地。

2011年,日本发生大地震导致核泄漏。三一重工临危受命,无偿捐赠一台价值100万美元的混凝土泵车进行国际救援,前往日本对核反应堆注水降温。这次救援的成功给了三一灵感:既然泵车能给反应堆浇水,当然也可以用于消防。

于是,跨入从未涉足的新领域,2015年三一首台48米举高喷射消防车应运而生。这台消防车摆在三一的展厅内,一直是最吸引眼球的产品之一。

和传统产品相比,新型消防车臂架可以随意折叠、弯曲,甚至可以伸到建筑物窗户里面对准火源的根部实现精准灭火;除了供水,它可以喷干粉和泡沫,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工作高度接近50米,能彻底解决高空消防作业难的问题。

从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开式混凝土拖泵,到自制大型履带起重机参与智利矿难救援,再到跨界造出消防车,三一重工的自主创新探索走向纵深,让产品性能大幅升级,成为其征战国际市场的一张王牌。以市场前景备受青睐的印度为例,去年三一在当地销售额超20亿元,同比增长55%。

同为老牌制造业企业的青岛双星轮胎,则在轮胎这个传统制品上大做新文章。双星的轮胎生产范围深入各大应用领域。由双星生产的巨型轮胎立起来高达3.68米,超过两个成年人的平均身高,专用的材料和生产工艺让其具有超强适应力、驱动力和耐载力,应用于矿山工程等。

而“穿上”军用级别防弹衣材料的“三防”轮胎、采用石墨烯这一高科技材料的轮胎等,更是颠覆着轮胎的应用想象。

三一、双星延伸着产品功能的创新边界,位于佛山的星联精密则在新材料上打响了技术升级的新战役,进而辐射全行业的品质变革。

专注PET吹瓶模具等产品研发的星联精密,是可口可乐等多家国际饮料品牌公司的供应商。4年前,星联精密与院士团队、高校联合投资成立新公司,开启“二次创业”。创业的核心筹码,是其开发的全新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原理。

这一新技术原理,改变了已经使用了100多年的传统材料加工成型原理,大大降低生产中对材料分子结构的破坏,降低能耗25%,同时节约材料、提升产品性能。更关键的是,新技术可广泛用于塑料挤出成型、橡胶加工乃至农业、环保领域,加工一些过去加工不了或是加工得不够好的材料,催生出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新产品和新材料。

“我们希望尽快将新技术工艺推广,拓展高分子材料的万亿级市场。”星联精密副董事长张伟明说。

产业新跨越

一场全面升级的品质革命

创新是循序渐进的。周其仁说,中国制造此前大多是生产世界上已经有了的东西,这叫“看到了造”。“看到了造”分为“看到了不会造”“看到了造不好”“看到了能造好”以及“造得比看到的还好”这几个阶段。

中国制造业历经多年变迁,已跨越初级阶段,正向着“看到了能造好”,甚至“造得比看到的还好”迈进。佛山一家传统制造企业联邦家私,就因一直基于美学基础上的创新设计而被周其仁反复“点赞”。

“耐用”与“耐看”的创意与品质哲学,让这款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沙发卖出过亿套,堪称最早的“网红产品”,且历经时间洗礼质量如新,证明着联邦“看到了造”的强大能力。

创新进一步演化,周其仁认为,就诞生了一种“想到了造”的制造模式,即造出原来没有的东西。相较于“看到了造”,“想到了造”门槛高,护城河深,更容易形成绝对优势。

而在当下的高质量发展时期,从“看到造”到“想到造”的创新进化已开始在国内冒头。将原创的想法和改进的想法付诸生产与运营实际,中国制造正闯出差异化的创新模式,更触发产品与服务品质的全面升级。

以核心技术的突破为契机,即便在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领域,中国制造正成为不少行业产品迭代的发起人。产品份额占全球市场1/3的佛山企业承安铜业,主要生产放在电路板内、用来导电的铜材。10年前,承安铜业启动了一轮材料革命,独家创出新的铜材加工、热处理技术,让铜材结构大大优化、导电性能提升,原材料消耗降低,惠及全球电路板用铜材的品质跃升。

除了技术创新,互联网的出现,也在深刻改变着中国制造企业的商业理念。在三一重工号称“中国最聪明的工厂”的18号厂房,一台台更加智能化的“大家伙”接连下线。这些重型机械上都安装了一个“黑匣子”,伴随产品从制造到客户使用的全周期,可以收集和传输产品运行中的各种数据,预判故障,让工程师对机械进行远程维修,可即时解决大约60%的问题。

98岁的制造业企业双星则在经历了造鞋到造轮胎的蝶变后,进一步在造智能装备开发上汲取新的利润价值。在双星打造的全球轮胎行业首个全流程“工业4.0”智能化工厂内,其自主开发了智能成型机等核心工序的高智能化设备,降低了轮胎产品不良率。生产线上共11类智能机器人,其中80%由双星包揽设计和生产。

以协同生产模式的革新为牵引,更多兼具质感与性价比、占领年轻消费者的心的产品开始涌现。将生态链战略发挥到极致的小米,参与到其投资孵化的生态链企业中定义产品,输出工业设计理念,并用小米品控体系约束生态链企业,最后依托小米之家、有品电商推广销售,形成一个生态闭环,从而造就手环、移动电源、耳机等多种小米系产品的火爆。

创新从多渠道渗透,一场制造业的品质新跨越正不断临近。

佛山案例

星联精密:掀起材料革命 开启“二次创业”

在佛山南海三山新城的一片广阔产业园内,一个更具革命性的新材料产业正在加速成型。

2015年,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瞿金平团队等单位联合成立星联科技。该公司主打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正是位于三山新城、联合院士资源开发的高分子拉伸流变制造装备项目(下称“ERE”)。

在高分子材料加工行业,传统的技术存在能耗高、成本高、加工难等问题。而ERE项目开创出全新的材料加工成型原理,并打造相关工作母机,让高分子材料加工在能耗方面下降25%,节约生产材料和成本,同时制品力学普遍提高20%以上。新技术还能够加工一些过去加工不了或是加工得不够好的材料,催生一批新产品和新材料。

星联精密副董事长张伟明爱引用瞿金平院士的比喻,来解释新旧两种技术原理的不同。“就像做牛肉丸一样,原来的技术是用刀剁,将材料一层层‘剥’下来;而我们开发的新技术就像潮汕做法,用棍来打,在机器上用挤压的力进行塑化,这也将使材料原有的分子结构保持得更好。”

“从塑料挤出成型、橡胶加工到农业、环保领域,几乎所有涉及高分子材料的产业,若要提升产品与工艺水平,都能使用这一技术和相关设备。”张伟明说。

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星联精密,是业内老牌的隐形冠军企业。其研发生产的PET塑料瓶形、瓶坯等产品,长期被可口可乐、雀巢等全球600多个知名品牌采购。但是在一个企业竞争力越发依赖创新的时代,星联已不甘心只局限在吹瓶模具的制造领域,而是开启了向材料基础性技术创新的产业价值链上游的跃升。

牵手院士团队协同创新只是一个开始。在三山新城,以ERE项目为基础,星联正在建设一个产业园,孵化更多相关的新材料技术和产业;此外,星联开发的应用ERE技术的设备已进入小批量生产。

对于张伟明来说,星联精密开启的技术创新犹如“二次创业”:它将企业引向的,是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

佛山笔记

在国内有一批企业的创新意识是比较高的,站的起点也高,创业者敢于追求比较大的梦想,而且拥有千亿级、万亿级的产值。这种创新胸怀是我们佛山企业需要学习的。佛山的企业善于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慢慢推进自己的创新。但是如果要跨出很大一步,特别是在市场充满不确定时,这就非常难。深圳等城市的土壤则让创业者有一股冒险的勇气。在创新的试验场中,肯定是有失败也有成功,重点是城市要培育土壤让大家敢于闯。

另一方面,佛山下一步也要发挥自身的制造业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放低身段,主动迎接变革,为深圳创新中心做配套。利用上游的原材料、设备资源和下游的产业应用市场潜力,佛山要发挥打“地面战争”的能力,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形成创新互动。

——日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白千

对于佛山和深圳两座城市的风格气质,外界通常会认为有较大区别。大家认为佛山企业很稳,相对比较守旧,不那么愿意冒险;而深圳则是“冒险家的乐园”,充满新机会,所以人才都愿意聚集在那里。

我所在的企业星联精密从1993年成立至今已走过20多年了,一直在慢慢招人培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模具方面的人才我们不缺,但是要组织一个战斗力很强的团队,还有一些挑战。佛山企业对于创新人才的渴求,我深有体会。

佛山如何弥补这一短板?深圳有一个特点,即城市化、生活配套非常好。我认为,这一块正需要佛山对症下药。佛山政府以及传统制造业领域的企业家接下来要思考怎样营造一个新形象,吸引人才涌入。佛山有短处有长处,如何用长处去弥补短板,这值得思考。

——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伟明

在国内一些创新前沿区域,我已经开始感受“想到了造”的思想洗礼。从企业运作层面来说,这是企业发展、跃升到某个阶段后需要产生的创新思维,即把我想到的创造出来,做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产品。

为什么在深圳等城市,企业这么有活力?因为这些城市的容错率很高,允许企业的种种不确定性。柔宇科技的探索就是一个案例。很多创新模式成功的几率有多高,这难以预测。但是只要政府和投资人愿意帮助企业创新,就总会有一部分企业能够在不确定性中成长起来,结出创新果实。

——广东德冠薄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何文俊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吴欣宁 叶洁纯 胡智勇 林焕辉

编辑统筹:胡素青

其仁夜话

你的企业有多少“想到了造”的成分?

周其仁

中国制造此前大多是造出世界上已经存在的东西,这叫“看到了造”。当然,“看到了造”分四个阶段,一是“看到了也不会造”,二是“看到了造不好”,三是“看到了并造好了”,四是“造得比看到的还好”。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21A07M5Z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