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7年,时年28岁的波兰籍犹太人柴门霍夫发明了“世界语”。
“世界语”的发明旨在消除国际交往中的语言障碍,使全世界各个种族肤色的人都能平等且无障碍的交流和共处。当下,世界语已成为国际使用最广泛的国际辅助语,在全球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世界语组织和世界语者。
世界语被人们看作是柴门霍夫带给世界的新“希望”。
然而,在计算机诞生的70多年时间里,在以0和1为基础的二进制语言上,越来越多的类似Java、PHP、Python的高级编程语言广泛应用,由此产生的各种通讯数据也亟需“互联互通”。互联数据(Crossflow)这一技术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互联数据:数字化转型时代,企业上云的“必选项”
不管是市场的驱动还是政策的引导,“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业的“共识”。
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其基础设施和技术承托都是以云计算为战略核心的升级与重构。
在《迈向云端——云时代性能监控白皮书》中写到:业务上云以后,服务节点往往是新、老架构混合,所以性能监控技术必须提供向上、向下的良好兼容支持;而云中数据的封装传输,让运维和故障诊断的难度进一步提高,如果不能深入解析报文细节,监控将处于“灯下黑”的状态,无法进行有效的运维与运营。
“天旦的使命是——让运维稳定无忧,运营做你所想”,天旦联合创始人兼CEO杨光辉在接受亿欧金融采访时表示,“这个使命有两层含义:从纯粹运维的角度,就是系统运维稳定。但更深层次的理解是,让真正的科技人员,帮助客户在无风险的条件下,通过数据指导业务,通过更好的过程项管理,做到精细化运营来提高收益。”
杨光辉举例称,“今天所有的系统都在用电。但是你周围还认识什么电工吗?过往,很多伟大的企业、产品都是电气工程师创造的,都是那些懂电的人发明的。像电工一样,科技人员是这个时代里最懂信息科技和技术的人,科技人员有能力去透视业务运营,从‘运维数据’到‘运营数据’。只有帮助业务做科技创新,才能体现科技人员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就是一个纯电工。”
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是现实困境却异常棘手。
随着IT系统的复杂化与运维工作的专业化精分,运维团队之间逐渐形成“数字竖井”壁垒,对彼此负责的技术工具与工作内容愈发陌生。这使企业在业务创新时,往往要协调统一多个部门的不同岗位,来实现前所未有的业务需求。此时,运维的保障就更加复杂,无论是故障定位还是排障处理都被低下的部门间沟通效率拖累,影响运维的整体表现,甚至给企业的业务发展带来阻碍。
要满足以数量级扩张的运维工作,过去依赖人力叠加的“人肉运维”已不堪负荷,缺乏总体管理和调度的运维方式导致运维孤岛出现以及运维盲区的增加。
如同历史上的“车同轨,书同文”,要打破运维竖井、提高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就必须使用跨越专业壁垒的通用语言。无论负责基础设施、网络、应用或是其他领域,各个团队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保障业务的正常运转。因此,将所有数据都转换为业务导向的统一视角之后,部门之间就拥有了可以相互沟通的“通用语言”。
互联数据技术的出现,让这种“通用语言”成为可能。
互联数据是指连接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网络光纤所承载的全量、双向的通讯数据。它是被处理过的高价值的业务可用数据源,是能够实时、直观了解系统业务运行状况最全面客观的参考数据资源。互联数据相对数据库中的数据(Master Data)是一种成本低、收效快、实时性高、信息丰富的新数据源,是对机器数据范畴的进一步扩充。
“就好比‘互联网’这一概念一样,在早期创建的时候叫它叫‘英特网’。事物都是在发生过程中不断的演进。今天我们看到的互联数据也一样。”谈起互联数据杨光辉非常自信,“跟所有人都在建铁路不同,天旦一开始就要‘造机场’。天旦利用网络旁路技术,重新建立一条网络通讯数据,且要把它还原成业务数据的技术路线。这条技术路线要实现对业务和复杂交易系统的理解。目前市场上存在2400多种不同的通讯语言,天旦要将这2400多种语言抽象出一种‘世界语’。这种世界语在跨部门、跨系统、跨组织间大家都看得懂。换言之,在这里系统与系统对话,通讯链路上的语言两者是相互理解的。”
简而言之,互联数据它是能抽象人与人,系统与系统、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联数据表现的一种形式。
“科技引领业务创新,而不是维护业务稳定”
大数据概念由来已久。那么互联数据和互联网大数据有何不同呢?
在杨光辉的阐述中,互联数据从一开始就内建了知识图谱,数据之间存在关联关系。而互联网大数据,更多的是形容数据种类多,数量大。当下,有不少企业都在做大数据价值挖掘,不过这个成果很多都是——灵光乍现的洞见。互联数据是真正能互相表达,互相关联的数据网络。互联数据和互联网大数据的立论点不同,解决的问题不一样。从趋势看,互联网大数据有可能会成互联数据的一部分。
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消费者刷银行卡、信用卡,银行只能记录账户信息、交易信息,不能记录商品信息,如果把这三者结合起来打通数据和业务,银行的营销线就可以根据用户的“标签”做精准推广。
杨光辉认为,“新时代,企业的竞争力来自它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来自它内部的组织力,来自它对试错的调整速度。互联数据与其它数据相比,它对业务的指示性最强、数据的稳定性和质量最高,同时它又是高度实时的,能够精确刻画真实世界的用户行为,以及反应市场环境的各种变化。”
杨光辉判断,“互联数据将由两大最核心的环节构成:一是供给的源头;二是消费的场景。”
从供给的源头看,首先是结构的异构。天旦的互联数据技术以通讯数据为基础,除了大机系统、小机系统、开放平台、云系统外,还要支持外部征信系统、支付系统等各种系统的外联API接口整合与打通。其次,供给的源头还来自各种应用层开发商开发出的应用程序的通讯、规约,这里需要支持2400种不同开发协议。
从消费的场景(即需求端)看,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主要是业务性能管理。即通过全业务流程的数据记录实现操作风控,使大家对于性能的调优、保障、可用性、故障排除等环节“心里有数”。
第二类主要是业务风险把控。即通过数据的互联互通助力实时反欺诈,此外还有合规性与内部审计等要求的满足。
第三类主要是业务成长需要。即通过业务数据进行业务分析,数据驱动的商业决策,利用整合的数据源进行精准营销,结合用户行为数据建立用户画像,优化产品与服务体验,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因此,从整体上看,天旦的布局就是要从这两大核心环节入手——拓宽多样性供给,增加多场景合作。简而言之,天旦希望通过科技创新来引领业务创新,而不是仅仅只是把科技创新用来维护当前业务的稳定。这样,科技创新的价值才能最大化彰显。
采访的最后,杨光辉总结:“如果说大数据是石油,那么互联数据从石油中精炼出的可直接使用的柴油和汽油,它是真正以业务为导向的数据资产。互联数据在今天或许还是小众概念,但我们非常看好它的未来。”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