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全球化正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一方面,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跨国资本的流动,全球化进程继续推进;另一方面,全球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贸易纷争频繁,掀起了一股逆全球化风潮。未来,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力量将互相激荡。面临新的全球化形势,中国应当如何增强自主研发实力?如何降低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的依赖风险?中国应当走一条怎样的创新之路来实现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的突破?在昨天主题为“全球化新时期的自主创新和国际开放”的焦点论坛上,企业家们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创始人、主席 田源
一定要开放式的技术创新
田源首先介绍了治疗肿瘤的质子刀设备:“现在治疗肿瘤最好的设备是所谓质子刀设备,它是用一种电磁方式把一个非常小的质子,在非常短时间内加速到光速的70%,然后有控制地打出来,打到人体里,可把癌细胞DNA打断。”
田源说,这个技术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但是把它变成一个高端的医疗器械是最近20年的事情,也就是20年前,美国才有了第一套在医院里面可以使用的质子设备来治疗肿瘤。我国上海也有一套,进口的是西门子的设备,一套设备的单价是2亿元美金。
田源表示,自己在美国就收购了一家高端医疗器械公司,这家公司可以将巨大无比的加速器像一个足球场大小的系统压缩到只有220平方米,将设备小型化,也使成本下降到原来大型设备的六分之一至八分之一。
在这个行业里,中美到底有什么差别?田源发现,自己收购的这家公司2004年的时候就有一批科学家想到了怎么把这个大型的设备做成很小,效率很高、成本很低。“过去14年,这家公司一共花了5亿美元做研发和运营。我们国家在这个行业现在大概有8家机构在研究同样的设备,这8家机构都是科学院系统的。”
“但我管理的这家公司14年前就开始研究这个很小型化的东西了,而且在2012年这个产品就已通过FDA批准,现在世界上已经有11家医院在使用这个设备。但是我们国家的研究机构还在研究上一代设备,就是20年前那种。”
田源感慨,“这让我感觉到,美国已经经过了发明创造的过程,它已经走到很前面了,但是我们国家在后面还有5年至10年的差距,我们还在不断地投资。”
田源表示,国家的技术创新是一定要开放的,一定不能离开国际先进国家的学术机构、科研机构、先进公司,同时也要高度关注这些专利的发展“一定要开放式的创新。”
TCL创始人、董事长 李东生
去年企业研发投入超利润
李东生坦言,作为一家国际化企业,TCL在这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中,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和技术壁垒加剧的情况下,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贸易保护主义。
“早年我们讲国际贸易,实际上现在产成品的国际贸易在TCL里面占的比例已经非常低了。”李东生介绍,2018年,TCL的产品销售58%是在海外市场实现的,这58%的销售中,大部分是在当地工厂生产,在当地销售、在当地服务的。
“全球产业链的布局是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手段,之前美国市场是最开放的,所以美国是产成品出口最大的一个市场,因为它的关税确实很低,你不需要在当地或者附近建造工厂。但是特朗普总统上台之后,对中国贸易打击的动作很多,所以我们就扩大了在墨西哥的工厂。之前我们墨西哥工厂主要是生产墨西哥和中美洲的产品,现在我们把这个工厂的规模扩大,然后用墨西哥工厂的产品去支持美国市场。”
第二个就是技术的壁垒,和很多中国企业一样,TCL之前一直面对很多技术专利的挑战,每年花在海外应对技术专利的诉讼费用大概在3000万至4000万美元要利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应对一些不合理的、过度的专利攻击,更重要的是,企业要开发更多的核心技术。
李东生说,有人问他TCL为何投入研发那么大。
“去年,我们研发的投入是50多亿元,超过我们当年的利润。今年上半年也是,我们的研发投入和同期的利润差不多。为什么我们投入那么大?因为要在全球达到一定的技术标准和水平,你才有能力走出去。否则在欧美市场中,一有技术争端你扛不住,它立马就封你的产品、封你的渠道。因此,技术能力的提升是我们提升产品力、竞争力的基础。”
“有了这两个基础,我们就有底气在全球市场做得更好。”李东生骄傲地说。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 陈黎明
全球的技术合作是大趋势“外资公司在中国的出口领域占了很大的比重,时至今日,外资公司应当扮演一个什么角色?”陈黎明在发言中自问自答:“当下,部分学者在说‘科技脱钩’,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今天全球不仅仅是产业上交织在一起,科技本身也是交织在一起的。改革开放的初心不是为了向自己看齐,而是向发达国家看齐,改革与开放还是要成为主旋律。”
外资公司面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时,应当扮演何种角色?陈黎明认为,首先要通过对话来解决贸易上的争端,从IBM的角度来说,我们还是坚持认为开放与合作应当成为主旋律。
“IBM作为有着100多年历史的老牌企业,依然保持着非常旺盛的创新能力,这非常不简单,它去年一年的专利就达9088项,把排在后面的三家美国IT公司的专利数加到一起,还比IBM少1000多项。为什么能保持先进?经验有三条。”陈黎明说,“第一,要开放。要寻求跟别人的合作,寻求资金链来源;第二,贴近市场。技术不能够贴近市场,就不能迅速地去产业化,就没有人愿意给企业投钱,所以要贴近市场;第三,基础研究。要耐得住寂寞,去做一些最前沿的研究、去做最前沿的科技,这一点我们国内很多企业家应当认真去思考,怎么样能够耐得住寂寞。如没有基础科学,我们很难在一些重大的科技上有突破,而接下来应用上的突破就变得捉襟见肘,就会去依赖别人,所以自主创新绝对不应当是‘自己创新’。”
陈黎明最后表示,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技术交流、技术合作是必然的,由于人的交流、技术的扩散才使得人类发展得这么迅速、这么进步。“如今,全球的技术扩散速度是在加速当中,我们在一些领域领先了,但在另外一些领域可能不及别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国家、地区,或者一家企业,不可能永远在所有的领域都领先,也不可能一直跟别的社会没有任何的交流,美国也一样,因此,不要为阶段性的困难所困惑,全球的技术交流、技术合作是大趋势。”陈黎明说。
霍尼韦尔中国总裁 余锋
希望和中国企业共享商机“霍尼韦尔对中国企业,无论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还是混合制企业,对自主创新都是抱着欢迎、支持、参与的心态。”余锋表示,“霍尼韦尔1993年就在天津和中石化建立了第一家合资公司,之后和中化以及其他的央企、国企都有很多合资公司,这些合资公司不仅仅涉及制造、销售,也有相当一部分有研发的职能。
此外,霍尼韦尔还参与了国内的几个重要创新项目,比如919大飞机项目。“作为企业管理者,我迫切希望中国919早点拿到适航证,这是中国极为重要的自主创新项目。”“霍尼韦尔不是喊口号,而是积极地在十几年前就派了几百名研发人员去支持、去参与这个项目,所以我们和中航工业、中国商飞都有极好的关系。”余锋说。
“今天是我代表霍尼韦尔第一次参加亚布力论坛,我们和大型的国企在研发领域有很多合作,和民企我们也有一些合作。”余锋表示,“作为一家‘百年老店’,霍尼韦尔特别希望借这个场合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和在座的企业家不仅做一些业务的往来,还能够做一些自主创新的合作,因为霍尼韦尔有很多独到的技术,希望大家能够共享合作商机。”
发言中,余锋还介绍了霍尼韦尔创新的两条经验。第一,看准了方向,就要持续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去做。第二,霍尼韦尔作业运营系统非常高效。他介绍说:“过去一年多,我和团队通过努力,已经获得总部的批准,‘霍尼韦尔卓越运营系统’不仅可以自己用,也可以输出给中国企业,我们现在已经给两家国企输出了这套管理系统,在座各位民营企业家如果有兴趣可以作交流。因为创新需要钱,创新需要人,创新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叫‘创新的投入产出比’。”
余锋最后表示,不管是人力、资金,还是应用的场景,我都希望企业家们积极地从事自主创新,在这个过程当中,外资企业也会积极参与,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成长、共同创新,为美好的未来作一点贡献。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