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和我一个朋友聊天,谈到现在知识付费的话题。
他向我抱怨,“我今年在学习上一共花了几千块钱,买了几十门课程。可真正全部听完的只有四五门,其他的都只听了个开头,很多课自买来就没听过。”
“你买那么多干嘛?学完一门再买一门嘛?”我对他这样行为表示不理解。
“这不是想着艺多不压身嘛,这也想学,那也想学,总觉得不学习就要被淘汰了。”
像我朋友这样有“松鼠症”的人很多,
有些人下班就去参加各种学习班,公务员培训班,英语提升班,口才速成班,把自己忙的没白天黑夜,没周内周末。
有些人则是在网上不停地买课,似乎花钱买完,自己就掌握了。结果课买了一堆,却没时间学。
他们看起来很努力,很上进,早出晚归,让自己特别充实。
但实际上是想用充实去掩盖内心的迷茫和焦虑。
01二十岁的迷茫,三十岁的焦虑
二十岁的迷茫,三十岁的焦虑,40岁的倦怠,人生一直活的不堪重负,这其中有外界的原因,也有自己的内因。
(1)生活压力
现在的80、90后的确属于压力比较大的一代,
一方面得面对高房价、昂贵的教育、医疗费用,
另一方面得面临人口红利之后的工作难找,钱难挣的时代。
准女婿进了准丈母娘的家,谈到婚姻大事,准丈母娘便说东道西,就是不说重点,只是希望这位准女婿能稳定下来?什么是稳定?哦!原来有一套房子才能叫稳定。
一群妈妈接孩子放学,这个说一会得去跳舞蹈,那个说等会要去学钢琴。只有你,看着孩子,只能陪女儿在家里玩耍,看着女儿,心头焦虑不安。
生活压力,让大家感受到压力的同时也倍感焦虑。
(2)教育后遗症
现在的高中应试教育,和大学所谓的专业教育,让一大批刚毕业的大学生一工作就发现自己找了个并不喜欢的职业,一就业才发现选择了全社会最没前途的职业。
工作没有兴趣,没有前途,但又不知道以后做什么,这些促成他们盲目换工作、转行业。
什么工作稳定就报考什么,什么工作挣钱就学什么。
于是冲着稳定,一批人报考教师、报考公务员。
奔着快速变现,另一批人学软件编程、学自媒体。
他们内心并没有明白他们适合什么,想干什么。
(3)媒体渲染,贩卖焦虑
无论是出于公心,还是出于私利,毫无疑问,许多媒体和平台对职场焦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大量不明真相的职场小白,受到他们的影响,莫名地感受到焦虑和彷徨。
似乎你不买各种课程学习,你就会被淘汰。
虽然不知道将来做什么,但总觉得学点东西,不荒废人生才安心。
(4)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前面那些只是外因,真正焦虑的根源还是自己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很多人中学时是按照学校、家长的要求稀里糊涂的考大学,大学时又浑浑噩噩地混毕了业,工作之后则是茫茫目目的上着班。
这样的人生状态,注定他们一直都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愿意干什么。
他们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也没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02摆脱焦虑的三个方法
如果你迷失在一片森林中,手中有一副地图,如何才能最快走出去?
你得知道最近的出口在哪;
你得明白一路上哪里有危险,哪里有道路,每一步怎么趟过去?
你还得有试错的勇气以及及时回头的睿智。
在职场这条路上,你同样得遵循这三点。
1树立清晰的职业目标
中学时候我们并不会有多迷茫和焦虑,因为我们的每一步都被家长和老师设定好,每一个阶段的目标都由他们给制定,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按照目标努力学习而已。
等到成年的时候,我们却焦虑了,因为没有人为我们制定目标了。
小时候最常问的就是这个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
那时候还能天真的回答,当科学家,当老师。
等长大了,却发现,梦想早已丢在现实的废墟下。
我们越长大,越失去了目标。
因此我们需要认清自我,制定自己的目标。
我们好像很多时候没目标,没需求,但如果问你:“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答案又是“不满意”。
在你内心一定有潜在更好的自己,这就是“自我概念”。
古典在《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提出成长空洞,它指的是自我概念和真实自我的差距,也即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产生了成长空洞,这成长空洞产生了需求。”
所以当你没有目标的时候,问问自己,你内心最好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
图片来自《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侵权即删
2有明确实现目标的计划
光有目标还不行,还得要有明确的计划。
我有个朋友,在一家大型互联网企业上班,这样的公司内部是有很详细的职级划分。
他从进公司的第一天开始,就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晋级规划。
“按照公司的晋升规律,我三年能晋升2级,再过5年,可以升2级,到区域经理级别。”
他是这么计划的,也是这么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的。
而他同期来的同事,并没有那么明确的规划,走一步看一步,结果不是被辞退,就是在艰辛的加班中辞职。
3敢于试错,及时止损
古典在创办新精英之前,曾经是一名土木工程师,干了半年,他发现并不喜欢做这行。
后来意外成为了里面的老师,又过了一把教师瘾。
在给学生指导报考方向的时候,他才发现了自己职业的方向——
指导他人完成职业规划,避免走人生弯路。
敢于试错,才能发现职业发展上最适合的路。
知乎上有个朋友,当他发现他对现在体制内的工作已经失去兴趣的时候,他就开始了止损,一边上着班,一边笔耕不辍地学写作,两年后他被一家传媒公司挖走。
懂得及时止损,才能避免更大的沉没成本。
焦虑,不会随着年龄而消退,也不会随着时代而消失,它一直都存在。
但应对它的方法不是盲目的学习,
清晰的目标,明确的计划和敢于试错、及时止损的决心才是摆脱焦虑的正确方法。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