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晚,人工智能领域“独角兽”旷视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材料。一旦旷视上市成功,该企业即将成为在中国香港和全球首家上市的真正人工智能企业。
自达特茅斯会议一路到阿尔法狗在围棋界横空出世以来,期间随着莱特希尔报告和深蓝的一战成名,人工智能亦如潮水般涨落,先后历经了多次的寒冬与繁荣。
纵观其发展历程,有一件事一直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人工智能的头顶,找到解决方式,则迎来黄金时代,迟迟无法解决,则利剑落下,进入寒冬。这件事就是“AI的商业化”。
近些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等理念的提出,AI领域在技术方面已然进入了快车道,但在商业落地的角度,无论是“陪聊机器人”还是“翻译机”亦或者“图像识别”“无人驾驶”等领域,各家人工智能公司都在竭力找寻着从技术到商业应用之间的方式。
被商业世界认可然后活下去,拥有先进技术,找到成熟可行且增长空间可观的“应用场景”,对现阶段的人工智能企业而言,以上三大因素都至关重要,互为鼎足。而如何妥善处理技术和商业落地之间的关系,则是眼下最为紧迫的问题。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直以来,算法都是旷视的核心基因,在历次升级转型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算法贯穿其中的影子。
2019年初,旷视更新了未来的战略布局:发布了业内首个机器人网络操作系统“河图(HETU)”,完成从“Face++旷视”到“Megvii旷视”的品牌升级,并进行场景收束,聚焦城市大脑、供应链大脑、个人设备大脑三大IoT场景业务群。
在此之前,旷视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已经有了深厚积累,而年初的这一次升级中则重点部署了AIoT领域,旷视河图便是针对该领域所设计的操作系统。
据了解,河图提供了一套数字孪生系统,可以实现从设计规划到高精度、完整仿真,可实现仓储物流等场景中的人、物、空间的模拟。通过这套系统,在具体场景中发生的一切动作在最后都可以完整复刻到数据之中,进而实现风险可控,数据可查,状况皆可追溯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数据优势。
除此之外,这套数字孪生系统还可以生成一套帮助快速部署实施的体系,同时这套系统也是生产的执行系统,形成完整闭环。
旷视在招股书中提到,河图操作平台已经投入应用,如在2018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期间,智能仓库解决方案提供商心怡科技在旷视河图操作平台以及客户其他软件系统的协调下,实现了双十一活动期间整周24/7高效运营,高效挑拣及存放了逾1百万件物品。
旷视的行业解决方案和能够如此快速落地,与旷视一直以来坚持的自研算法框架密不可分。
招股书中称旷视是全球为数不多拥有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框架的公司之一,由旷视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框架Brain++,可与谷歌的TensorFlow、脸书的PyTorch相媲美。
据资料显示,早在2016年,由于业内缺少可用的深度学习框架,旷视吸收整合云计算与超算中心的各自优势,搭建了自己的算法训练平台,使其既有前者的可扩展性、安全性,又兼具后者的高性能,在底层上为旷视研究院的技术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从某种意义来说,Brain++不仅是旷视 AI 技术生产的核心引擎,更是旷视非凡科技的源动力。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杂志之一《快公司》(Fast Company)年初公布了“2019年度全球50家最具创新力企业”榜单,旷视凭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成果脱颖而出,上榜“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Top10”。
旷视招股书披露,旷视研发团队在各项国际人工智能顶级竞赛中累计揽获22个项目的世界冠军,在全球成功注册了约250项人工智能相关的专利,同时正在申请约900项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在AI企业中,强大的技术储备和先进的技术实力一定是一切的基础,而想要通过AI实现一家企业的商业价值,其中最根本的一点便是拥有独到的算法突破。若是抛开技术空谈,则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
技术与商业的桥梁
然而,正如我们一开始所提到的,在AI领域的商业化进程中,仅有技术的优越还远远不够。
如果说技术实力决定着一家AI企业的下限,那么企业究竟能走多远,它的天花板有多高,则需要观察其是否具有实际的商业场景以及革新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关于如何通过技术落地来打通AI的商业闭环,旷视创始人兼CEO印奇在招股书中给投资人的一封信中提到:“如果我们无法在一个垂直领域取得成功,我们就不可能扩展到十个垂直领域。旷视始终认为,只有商业应用的成功,才能为技术创新提供充足的后备动力。”其实印奇在早期采访中就表示希望能成为一家扎实的公司,要找到场景,扎进去。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至少从旷视招股书中所展示的业绩来看,旷视在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和供应链物联网三大领域已经小有成就。
在个人物联网领域,旷视主要为手机厂商和移动应用开发商、金融科技公司提供摄影算法(图像美化、画质优化等)、人脸解锁、云端身份验证方案Face ID等。
在城市物联网领域,旷视主要提供智能城市管理方案和智能社区管理方案:智慧城市管理解决方案使政府机构加强公共安全,优化交通管理并改善城市资源规划;智慧社区管理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高物业安全的同时改善住户及访客体验。
而在供应链物联网领域,旷视以机器人和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进行若干仓储及生产物流工作,并提升自动化程度,客戶包括上述的心怡科技及科捷物流等。
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领域中都有着清楚明白的应用场景,解决了一个个实际具体的商业问题。而这一切也同样在商业上获得了回报。
根据灼识谘询报告,按2018年收入计算,旷视是中国最大的云端人脸识别身份验证解决方案供应商,占据60%的市场份额。2018年超过70%在中国生产的配备身份验证功能的安卓智能手机使用了旷视科技的方案,Face ID解决方案的客户数量由2016年的128名增至2018年的1,044名,符合年增长率为185 .6%,主要客户包括小米、OPPO及vivo等。
而在城市物联网方面,2018年该公司为中国106个城市的政府机构及企业客户提供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根据灼识谘询报告,按收入计算,其是中国最大的聚焦于人工智能的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
而这一切在商业数据上也有着清楚反馈。
根据招股书披露,2019年上半年,旷视营收为9.49亿元,同比增长210.3%,经调整净利润为3270万元,2018年同期经调整净亏损为1.369亿元,回顾以往数据,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58.8%,势头迅猛。
面向未来,旷视经过研究得出结论,截至2018年在个人物联网领域、城市物联网领域、供应链物联网领域,计算机视觉的市场潜在价值均达到了3000亿人民币,3000亿人民币和1.9万亿人民币,增长空间巨大。
值此时节,每个人都叫嚷着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人口红利见顶。整个商业社会都在期待着新的技术再次颠覆激活逐渐沉闷的市场。而关于下一个驱动力,综合考虑其想象空间以及现实可行性,人工智能当仁不让。
人才为王
关于“AI如何落地”这一问题,回归到真实场景中,无论是技术实力的积淀,还是商业模式的打通,在当下商业社会中,最终价值的体现者和放大器一定将回归到“人才”本身。而人工智能企业作为高智力密度领域,这一特点则变得尤为明显。
旷视成立于2011年,彼时人工智能无人问津,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深度学习正在觉醒。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 “姚班(由姚期智院士(唯一一位华人图灵奖获得者)创办的班级,“姚班”旨在招募并培养世界级的计算机科学人才)”的印奇、唐文斌和杨沐便看到了计算机视觉的未来。
八年来,三位创始人同旷视一起,始终坚持在人工智能这一领域,共同经历了从无人问津到迎来风口,真正体现了富有洞察的长期主义。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旷视共拥有2349名员工,其中研发团队规模为1400多人,主要由计算机科学家、算法工程师及产品开发人员组成。
在旷视,每年都会有众多来自清华、北航等世界顶尖院校的计算机人才持续涌入。同时,旷视还与高校积极联合推动人才培养、联合实验室建设。目前旷视已与清华大学、中国香港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达成了深度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和高校的资源优势。为了尽早发掘AI综合性人才,旷视还于2017年开始赞助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CCPC),并包揽了未来5年CCPC的总赞助。
此外,旷视还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人工智能领域优势单位共同成立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采用新的科研组织形式和人才引进培养模式,进一步壮大中国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建设。
这些年来,旷视一直都在积极参与计算机视觉在全球范围内的学术交流,旷视首席科学家、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对此曾表示:“一流的人才往往希望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成长。发表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其实是有人对你的工作鼓掌,激励你继续前行。”
旷视的一小步,AI企业的一大步
对旷视而言,此次IPO的背水一战或许是为过去八年奋斗交上了一份答卷,也将是新章节的开始。但对整个人工智能行业而言,旷视作为第一家递交招股书的真正AI企业,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
截止今天,人工智能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已经经过了六十余年,从60年代的第一个聊天程序ELIZA,到给人们看到商业化曙光的专家系统,再到今日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和企业家们都在冥思苦想,如何将AI照进现实。其中,几乎所有人都倒在了“具体商业化路径”这一关卡上。
而旷视上市则给了同行者以希望,其IPO文件更是带来了可参考的具体操作路线。
技术实力为基座,回溯到场景价值为翅膀,加上人才库的重视和积累,对于AI企业来说,旷视此次上市蕴含着极强的启发意义。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