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立足医疗谈AI,医院院长认为马云的观点基本是错的

在人工智能的诸多赛道中,医疗赛道比其它赛道更宽,起飞也一定更早,更好的办法是先拣容易地做起来。

“我要批评马云同志,他的话太多,而且讲得不太成熟,人工智能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8月30日在上海举行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医疗主题论坛上,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副院长王培军开口的第一句话,就颇为不留情面。

他在评价前一天主论坛上的“二马对话”。简单来说就是——马斯克认为人工智能比人更聪明,但马云并不认同,他觉得人不可能创始出比自己更聪明的东西。对此,王培军这个医疗老兵,坚定地站在了马斯克这一边。

“马云的观点基本都是错的。对于人工智能,我们的说法是‘下有保底,上不封顶’,就是说它至少也是接近人的水平,但上限在哪里、会超过人多少?不知道。”

此言一出,拥挤的会场里先是笑成一片,而后掌声热烈。和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其他分论坛不同,这场由健闻主办的题为“寻路医疗AI,求解落地难题”的分论坛上,大部分观众都不是来自互联网行业。医疗领域的智库专家、各大医院的科室主任、医用器械的厂商代表……200多名参会代表把不大的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将近三分之一的人站着听完了3小时的议程。

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医疗论坛现场

“今天我特别高兴,前两年,不管说AI还是医疗AI,主角都是技术人员,但今天更多的是我们医生,这说明我们已经往前走了一步,前景肯定光明。”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数据中心主任游茂在现场表示。

“人工智能+医疗”是行业内公认最容易切入并实现商业化的领域。预计到2025 年,世界人工智能市场总值将达到1270 亿美元,其中医疗行业将占市场规模的1/5。

为了抓住这个机遇,国家层面从2017年起陆续出台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纲领性文件。但实际状况并不理想,截至目前,医疗AI在国内还没有真正落地的应用,国内还没有出现第一张医疗AI的三类证书,而美国FDA已经批准了16款医疗AI产品,涉及监测预警、诊断辅助、用药辅助等,涵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心理健康等领域。

“我们碰到了很多问题,数据不完整,人才短缺,医疗的极度个性化等等等等。”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表示,但他同样认为,在人工智能的诸多赛道中,医疗赛道比其它赛道更宽,起飞也一定更早,更好的办法是先拣容易地做起来。

远程医疗:已为助力分级诊疗发挥重要作用

30日的医疗主题论坛上,主办方健闻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发布了一份智库报告——《以智慧医疗为医改抓手 建立融合共生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飞利浦公司为报告提供了大力协助,并贡献了较好的案例。

按照报告的定义,医疗AI是智慧医疗的新兴应用场景。智慧医疗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实践,是传统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革命性升级。当前智慧医疗在中国的核心应用场景包含三类:覆盖医疗机构内部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连接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医疗机构之间的远程医疗与分级诊疗体系;医疗影像AI辅助诊断、医疗机器人与AI辅助临床医疗决策体系。

大会正围绕远程医疗和医疗AI辅助诊断展开,这是当下比较切实的落地应用。

游茂刚刚到河南、贵州等6省调研远程医疗发展情况,他认为远程医疗已经为助力分级诊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河南,会诊中可以实时拿到病人的数据,既提高效率也保证准确性;再比如贵州,在远程医疗的医保支付方面也有一些尝试”。当然也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另外,会诊数量还远远不够,“我们投入了那么多设备、资金,但老百姓真正享受到的实惠还不够”。

贵州省人民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办公室主任俞思伟,也介绍了他实地调研的发现,“贵州解决了远程医疗的收费问题,医保支付问题,十多天前,我深入贵州最贫困的基层山村,开车走了40分钟的山路,在这样一个村的卫生室里面,我们的DR一个月时间为村民做了200多例的检查,然后通过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师进行诊断”。

飞利浦大中华区副总裁、整体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陈胜裕,则介绍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远程医疗案例,“我们给宁夏人民医院提供了智能影像平台,基本把三四百公里以外的医院都串联起来”。

宁夏人民医院有5个院区,其中的宁南医院距离银川300多公里。最初,如果有宁南医院驻地医生诊断不了的疾病,就把胶片打出来,跟着院车送到银川进行会诊。然而,一来一回600公里,很耗时,也不能及时对病人进行诊治。引进飞利浦星云三维影像后处理平台(IntelliSpace Portal,ISP)以后,可直接在线上完成资料传输和会诊,远程诊疗可以在一小时内解决。

AI辅助诊断:未来10年内所有成像都可以由机器来做

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辅助诊断、药物研发、健康管理、 医院管理、手术替代等方向。但目前,医疗AI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影像方面,几乎90%的公司都在做医疗影像,针对的主要是肺部和眼疾。

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影像科学院院长John Gore在会上表示,根据他们多年的临床实践,AI在医学影像上已经被证实是成功的。“过去拍X光,医生要盯着片子看很久才能给出结果,但现在通过机器,一秒钟就可以看一个。我相信10年内,所有的成像都可以由机器来做”。

John Gore

John Gore所说的“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在国内的发展势头也十分迅猛,最成熟的是早期肺癌筛查。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放射线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常委张惠茅介绍,智慧医疗、AI在健康医疗的应用是非常广阔的,比如肺癌的早期诊断智能随访在白求恩第一医院已经有初步的落地。

依图医疗副总裁方骢在演讲中说:“早期癌症筛查特别重要,特别是死亡率较高的癌症”,她现场介绍了两位72岁的患者病例,通过依图的人工智能系统帮助他们在早期筛查出了肺癌,并已经病理验证、早期手术干预治疗,“人工智能可以更好的助力我国癌症早筛事业,帮助更多癌症患者在早期发现并治疗。非常高兴,我们在做的一些事情能够拯救生命”。

方骢介绍,依图医疗的产品,已经从单点AI,如结节检测一类的单点任务迅速进化至胸部CT影像AI等单病种、单科室解决方案,并进一步进化至如今的智慧儿童医院解决方案、儿童生长发育智能测评一站式解决方案、智慧妇幼解决方案等解决方案时代。“希望以AI的技术创新让人人都享有更好的医疗”。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学院和医学院院长团联合主席Richard Foster介绍了美国医疗行业AI的探索,“美国医疗卫生链条上的各个节点,如医疗机构、患者照护机构、医保公司都在积极进军AI领域,探索AI技术在医学影像智能诊断、疾病风险预测、病患照护、数据挖掘、隐私保护、智能供应链等诸多领域的应用,提升诊断精度,优化诊疗流程,降低医疗支出,提升管理效率。”

Richard Foster

Richard Foster说:“中美两国拥有全球最为庞大的两个医疗系统,并同样面临严峻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质量不一、医疗支出昂贵等难题,医疗人工智能将改进医疗全流程,并成为未来医疗体系的基础设施”。

瓶颈和挑战:数据标准化、医生临床经验缺一不可

不过,人工智能的落地还面临很多瓶颈和挑战。

王培军认为:“当前医疗AI落地场景、落地产品不够多,最大原因是数据标准化不够,第二是样本量不够,从而产品的准确性就不够”。

广东省人民医院影像医学部主任兼放射科主任梁长虹则更谨慎一些。他认为,医疗数据的来源复杂,有区域卫生数据、疾病监测数据、网络数据以及生物数据等等,很难统一归口获取。其次,医疗数据,尤其是有价值的核心数据的总量不大,比如说癌症数据,需要医生长期随访才能获取,举个例子,他们医院几十年下来,才积累了500多份结直肠癌数据。其中,每个病人还有各自的特异性,能做样本的量就更少了。

有了数据,有了强大的算力,是不是就意味着医疗AI的成功?贵州省人民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办公室主任俞思伟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我们今天所有的发言,大家注意到没有,都在说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就是深度学习吗?不是的。人工智能有两件事,数据和知识。我个人认为,知识比数据更重要,而知识是什么?就是医生的智慧,是临床经验。”

医库云创始人张群华对这个说法极为赞同,三十多年的医生经历,让他坚定地认为,医疗AI要进化,必须仰仗医生的能力提升。

他曾经以专家身份主导过两件事,一是联合北京天坛医院搭建了技术平台,在300个医联体机构的医生支持下,建立了全球首个神经学AI研究平台,提供脑力支持。最近,他又以企业创始人的身份,和华西医院建立了肝癌AI研究平台,收集了近万份肝癌的完整病例,打算通过AI技术探求肝癌复发几率的规律。“所以我觉得临床的AI,一定是以医生为主导,从上至下,这样的机会更大一些。”

图片来源:yestone

游茂认为,这也算是把问题谈到了根子上。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发展,核心在人,如果说我们和世界领先的医疗AI企业存在差距的话,那差距一定出在人身上。

如何从机制上解决这个问题?俞思伟认为,一方面,医院和医生要有更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新生的事物和技术,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脑力支持。另一方面,企业也要改变“闭门造车”的观念,要多去医院,多和医生交流,去发现场景。

这一见解获得企业界的认同,飞利浦大中华区副总裁、整体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陈胜裕在论坛上说:“AI技术必须和临床的场景做结合,才能有实用性”。

未来:医疗AI的发展需要“诗和远方”

回到论坛的主题“寻路医疗AI ,求解落地难题”,来自不同业务领域的演讲嘉宾们也分享了各自经验。

梁长虹在主旨演讲中谈到,他们已经通过对282例肺癌病例的数据处理,获得了一种“科学算命”的能力。

“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就是给肺癌病人的风险分级。对于低风险的病人,我就不给治疗了,他省钱了,也不遭罪。对于风险高的,我进行干预治疗,延长他的寿命,做到资源不浪费。”

作为医药企业的代表,上海罗氏制药医学部副总裁李玮也聊到了最新的一个案例。罗氏曾经关注过一个叫做“多发性硬化症”的疾病,这种疾病在国内很少见,但在高纬度地区的国外非常普遍,但这种疾病的发病症状很不固定,即便是在美国都需要用三四年时间才能确诊。为此,公司希望通过AI技术实现突破。

“我们开发了一个APP,它就像是你手机里的记步软件,可以随时随地监测你的步态、平衡等,它无时不刻不在提供数据。然后我们再和医院合作,拿到这些病人的临床数据,比如说脑脊液、磁共振的检测结果。我们希望通过大数据的整合,能够更深地去了解这个疾病,甚至我们考虑用这些数据在美国FDA进行注册提交。”

最后,张群华代表互联网企业做了案例分享。去年底,医库云推出了一款AI产品——中药材AI鉴别师,只要拿着手机对着药材扫一扫,平均鉴别时间2秒钟,分析精度达到90%以上,识别内容包括真伪辨识、产地溯源、品质检测等。会上,张群华特别自豪地强调,这款AI产品已经实现了盈利。

“我举这个案例是想和大家共勉,医疗AI肯定有机会变现,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洞察力,能不能抓住这个点。”

医疗AI的真正落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俞思伟说:“要耐得住寂寞,医疗AI一定不是短平快,一定是长期的项目,我也在这里提醒有志于这个领域的企业,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金春林则在他所主持的圆桌环节则以“诗和远方”收尾,“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诗和远方,需要有梦想,不能看到面前失败就退缩了,必须有伟大的远见和梦想,毕竟它是一个新生事物”。

毛晓琼|撰稿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901A0F1QN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