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中国传媒大学李建刚:场景延展与融合创新,5G时代的“耳朵经济”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我们生活的世界,不仅色彩斑斓,亦充满缤纷的音色。从广播到播客,再到智能语音交互,在一波又一波的技术浪潮中,无形的声音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变迁轨迹,亦释放出无尽的想象力。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获得授权,公开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新媒体与媒介融合研究中心主任李建刚老师做客全媒派真爱群讲座实录,让我们从声音的本质出发,重新认识和发掘“声音”媒介,一起仰望5G时代的音频星空。

作为媒介的声音:本质、要素与未来

声音,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大家的日常生活当中,作为媒介的声音其实是经常被忽略的。对于大多数普通的内容用户,他们很少会对声音媒介有全面的接触和透彻的理解。即便是在传媒教育当中,对于广播媒介以及音频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也不够重视,这一点我自己在教学和科研中有着切身的感受。

所有关于声音的理解,包括对于音频产业的理解,我们不妨都从声音的本质和它最初的发展开始讲起,唯有如此才能够把握住它未来的方向。

换句话来说,真正能够把握用户需求和声音发展方向的,可能不是技术,而是人们对于声音的需求和体验,这些因素基本决定了技术向什么方向转型。因为在技术浪潮中,曾有很多的音频技术与标准之争,其发展过程都经历过若干挫折和失败。对于大多数听众或用户而言,今天所享受到的各种关于声音的技术产品,事实上都是经过了许多次技术标准淘汰竞争后,幸存下来的胜利者。

关于音频,无论是媒介理论还是应用,相关的技术知识都很重要。广播是一种媒介,2005年苹果以ipod+iTunes软件掀起了一股全球音乐和播客之风并发展至今,今天的智能语音交互离不开像Siri、小冰,还有科大讯飞这样一些基于人工智能驱动的声音应用。我们身处一个技术不断迭代和快速进化的媒介环境,科技公司和媒体机构都围绕着如何把声音和技术更好地注入到内容产品及服务当中来展开策略与行动。

对于不少“开车族”而言,手机里的地图类应用必不可少。有的导航软件使用的是林志玲的声音,在今年林志玲宣布婚讯后,有的司机就把导航软件卸载了,“不听林志玲,改听郭德纲”也成了网络上的一个趣闻。

科大讯飞的一位负责人在行业会议上就此特别说明,大家在地图导航上所听到的林志玲的声音其实是科大讯飞合成的。科大讯飞还提到,以前合成一位真人的语音大概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现在只要五分钟,也就是说,这个声音的录制原始对象坐在面前,使用先进的技术对他进行五分钟的录音,就可以用他的声音形象来进行广泛深入的行业应用开发。这种效率和准确度是我们以前无法想象的,这也反映出我国在智能语音产业这一领域的高速发展。当然,其中最重要的驱动力是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新兴技术的发展。

声音的本质

回到刚才我们所说的声音媒介,希望大家注意,不管今天的语音技术多么神奇,不管是林志玲还是郭德纲,声音本质上是一种声波。中文所定义的“声音”,在英文中又该对应哪个词呢?

这个问题引导着我们去理解声音的本质。因为我们不仅在中文的语言环境中去讨论声音,声音的概念、技术、应用以及音频产业的未来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很大的通用性,因此中英文学科知识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鉴和打通的地方。

从广播媒介的角度来讲,我们提到“声音”的时候至少应该包含三种含义:

第一种,人声或语音(voice);

第二种,音乐(music);

第三种,音响效果(sound effect),音响效果包括大自然当中本身存在的音响效果,比如打雷、闪电,也包括一些我们生活当中人为产生的音响。

这样来看,广播媒介实际上为我们理解声音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媒介路径——人声/语音、音乐、音响效果,这就是构成广播媒介内容的三要素

从单声道、立体声、磁带、CD、 MP3到播客、再到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语音助理、语音媒介,或者是嵌入式语音机器人等其他智能硬件产品,以及下一代高品质、沉浸式声音应用,声音与技术的融合从来没有间断过,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极其广阔。

传统声音的融合转型之路

广播是音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媒介融合的转型过程当中,传统广播业的发展实际上要比电视更加稳健,相对来讲受到冲击后收入下滑的幅度也比电视更小一些。广播的确受到新媒体带来的竞争压力,但是原有的一些用户关系和内容品质,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广播电台正在一种渐进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其在数字时代的融合也有多种尝试,比如数字音频广播,听觉产品以及智能语音融合服务等。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场景,就是汽车。不论是无人驾驶还是其他新的听觉技术开发,大家都在不遗余力地争夺汽车的内部空间。车载广播依然保留着既有的优势,在融合转型过程中,它不仅需要发展新用户,同时还要守住自己原有的用户份额。

综上,我认为广播真正转型有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在音频质量上继续提升。我们现在所听到的广播,好一些的是调频立体声,但是从世界范围来讲,实际上从1998年开始就可以提供CD级品质的声音,例如数字音频广播DAB。当音质大幅提升上来之后,音乐等音频内容会具有更强大的吸引力。

第二,广播节目内容风格需要更加个性化和生动化,这一点离不开媒介内部的机制和体制改革。

第三,广播未来的发展首先在于树立自己的品牌,在此基础上努力寻找和设计适合的产品类型。要持续培养自身用户的忠诚度,而不是把影响力拓展和竞争策略都放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这样做既不牢靠,也不长久。

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基于社交媒体的新闻播客产品,大家目前所看到的这种内容类型,实际上并不是传统媒体或新闻业的重要内容,还是属于少量的内容分支。我个人认为,传统媒体的主要影响力还是主要集中在原来的渠道和路径当中,以自媒体的形态来进行新闻内容的延伸,不能替代自身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布局,这也是媒体深度融合改革的迫切所在

我们可以认为播客是新闻业、广播业的重要补充,它可以拉近传统媒体与年轻用户的距离,拓展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用户联系的渠道,扩展自身内容在风格上的探索与变化。未来的影响也许还会进一步增加,但就目前来看,对于整个媒体产业庞大的内容体系和内容生产流程来说,它起到的作用还非常有限。

未来之声:5G如何赋能音频业?

5G技术将如何拓展音频业的发展空间?

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问题,因为这涉及音频产业和科技未来发展的结果,涉及到新一代音频格式标准的更新换代,这将带来全球音频产业格局的变化,并蕴含着新的机遇。我给举几个来自产业的案例加以说明。

我想介绍的第一个案例叫做高分辨率音频,来自SONY公司,这可以称之为下一代高品质的声音产品。它的质量可以到达什么程度呢?

"High-Resolution Audio refers to a collection of digital processes andformats that allow the encoding and playback of music using higher samplingrates than the standards used in CDs."

上图中,左边的是叫做Original analog recording,这是模拟时代的录音;中间这个是CD,16bit/44.1kHz,实际上大家现在手机上听到的多数音乐都达不到这个声音质量标准;最右边这个是高分辨率音频,24bit/96kHz。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比如说,可能大家都看过“中国好声音”,屏幕上的歌手如果在录音棚里录制单曲或专辑,右侧这张图的指标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可以达到或接近唱片的母版质量。

高品质声音的传播,将会在5G时代更广泛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一方面会配合视频的传输,另一方面会大大突破手机APP、无线广播电台或车载广播等比较传统而局限的收听模式。5G时代,机器之间的通信会大大增强,也即“万物互联”。高品质音频硬件与视频系统组成更好的个人及家庭音响系统,为音乐会、演唱会等大型艺术活动的回放带来真实而美妙的声音体验。

给大家推荐的第二个案例,是杜比的声音创新技术。以前,杜比音响被认为是影院级品质的超级付费体验,在5G时代,这种趋势会加速,同时会向移动设备端的音频体验转移,声音会出现以前不可想象的“缩放”和“聚焦”的运动感,以及手机录音之后的强大的后期编辑功能等

第三个来自业界的案例是诺基亚。很多人都认为,诺基亚不就是以前那个做手机的公司,在手机业务剥离之后,这家公司还有什么黑科技吗?事实上,诺基亚拥有大量先进的的音视频技术专利,在创新技术和基础研发方面依然令人敬佩,它在前两年推出的VR摄影机OZO上已经提供全景的VR声音录制系统,可以准确记录声源,准确还原原始环境的声音运动变化

诺基亚VR摄影机OZO

诺基亚在最新的音频技术领域不断突破,自称为“解锁声音的新维度”,在声音的3D感、声音空间聚焦、声音听感缩放以及其他领域不断向前,并将其成果授权给多家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手机制造公司。

5G是下一代无线通讯革命技术,大家现在讨论和关注的更多是其对于视频应用的推动,比如4K、8K等超高清影像。需要注意的是:好的视频应用离不开与之相匹配的音频技术,只不过通常大家都会更加注重那些看得见的视觉元素,忽略那些看不见的听觉存在。大众的这种媒介内容消费行为,恰恰为专业人员,包括感兴趣的各位读者提供了可观察、可挖掘和可分析的材料。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声音产品和技术,还远远没有满足人们对于美好内容的追求。声音的存在与人的交流,不仅仅是客观物理参数的组合,更重要的是心理感知的研究和重构。科技公司对于声音的感知与美感的塑造,很多时候依然缺乏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结语

从1877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到今天,音视频技术及相关产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下,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技术和体验,但是也不能忘记如何能够让好的内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启发与帮助,以及如何增加人和人之间的信任,而不是制造新的障碍,或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孤独。

我们应当努力发展高品质的音频业,丰富国家与地区的音乐涵养,促进改革开放,促进文化教育交流,增强人们对于媒介谈话和广播音乐中严肃情感的感知,推动社会个体通过聆听声音来理解现代自我。麦克卢汉曾说过,“广播有力量将心灵和社会变成合二为一的共鸣箱”。今天,这个责任落在了现代音频业的创新和创造者身上。

嘉宾分享时间为2019年8月28日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904A03B0Y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