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学科被正式提出是在1956年,人们首次决定,把像人类那样思考的机器称为“人工智能”。后来,这被人们看作是人工智能正式诞生的标志。
40年后,中国观众对人工智能有了一个初步画像。蔡明在199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饰演的机器人,可以和人类对话,可以识别人类情绪,还会出现程序故障,至今仍为许多观众津津乐道。
转眼又走过了20年的时间。2016年起,李世石、柯洁两位称霸世界围棋棋坛的选手先后与“阿尔法狗”对弈,均遭惨败收场。人工智能开始占据各类媒体的版面,正式走入大众的视野。
“人工智能”四个字的热度,开始升温。
人工智能似乎很远很抽象:它的算法是怎么样的,它的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但人工智能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很具象:已经应用起来的人脸识别、智能语音翻译、自动化装配工厂,正在不断发展中的无人驾驶、常见病辅助治疗、虚拟偶像制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你不相信,那就来浦东看看。
在张江,有一座人工智能岛,被称为“未来岛”。在这里,物业巡逻人员戴着增强现实眼镜,一抬头,眼前楼宇的入驻情况就会出现在眼镜屏幕上;智能分类垃圾桶不仅提示垃圾类型,还能与物业公司互动,垃圾装满前自动提示。
在临港,正在建设陆海空无人系统综合示范区。其中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上周刚刚正式开园,拥有全球首条用于公共道路车辆测试的信号降维测试道路、国内最长的雨雾测试道路和用于测试的隧道场景,可以满足自动驾驶在行驶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行为能力测试。
在世博园区,智能AR导览、智能餐厅、智能试衣、智能互动休闲以及智慧健康小屋逐步布局完毕。机器人送餐、基于AR试衣镜的虚拟试衣等等全新的体验,可以让普通市民看到、摸到、感受到世界一流的智慧新街区。
在金桥,中移动和烟草机械、中联通和中微半导体、中电信和沪东造船打造的“5G+AI”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正在逐步勾勒。
这些人工智能“比武场”落地的背后,是浦东人工智能产业逐步发展的缩影。据初步统计,浦东人工智能重点企业数380多家,约占全市企业数量的1/3,产业能级达到408亿元。在“上海50家代表性AI企业”名单中,浦东共有13家人工智能企业入围。
2019年,浦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5月,工信部正式批复创建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8月,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又在浦东盛大开幕,并在浦江两岸同步展示。结合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浦东将全方位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实现人工智能对浦东社会经济全方位赋能。
一幅有关人工智能的巨幅画卷就此将正式铺开——
在优化产业布局上,浦东一方面将着力提高产业核心基础能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核心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将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优势产业,形成一批以“AI+”为特色的融合型产业布局区。在开放应用场景上,形成引领性“AI+”应用场景项目,建设地标性“AI+”应用场景示范区域将双管齐下。在构建产业生态上,则会积极引入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共性服务平台,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
在浦东,人工智能无疑将会走得很远,将会离人们很近。
编辑:肖迅
美编:倪朱君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