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走出技术陶醉

王拥军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

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前几天给学生辅导论文,学生说:“老师,我的脑洞正在开启中,到了脑洞大开,我就有思路了”。一句玩笑话,但脑洞大开这个网络流行词却形象地比喻了科研开始阶段的创意状态。

说到脑洞大开,想起了曾经在网上看到的几个有趣的发明。

其中一个奇怪的装置是西红柿喂食机器人(图1)。据说是日本人的发明,专门为那些正在跑步的人投喂西红柿而设计的,据说这是出于补充体力的需要。另一个发明也很有趣,据说是为了方便人们滴眼药水(图2)。

天才般的想法,只可惜太不切实际,结果这两项成果被列入了最无用的发明目录里,并且从来没有被投放市场。想想这样无用的发明应该还有很多,希望它们会启发更多的人,让人们从这些创意中获取灵感。但是,说到发明创作,如果不是纯技术发烧友,那就一定不会为了技术而去发明,其发明创造的目的还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是希望能正确地、有效地解决问题。

今年7月1日,我应NEJM的主编Jeffrey M. Drazen之约,到大连参加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夏季论坛)(图3),在大会上介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脑血管病防控中的应用。在这个会议上,我结识了很多从事AI的同道,大家讨论问题集中于脑血管病的AI产品如何顺利进入市场并让临床医师应用,这或许是投资者和AI公司最关心的问题。

目前,国际上销售最好的脑血管病AI产品是斯坦福大学开发的畸形缺血性卒中识别可挽救脑组织的RAPID软件,今年1月份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又批准了这个软件可以用于筛选早期溶栓的患者(图4),可以在临床常规使用。

RAPID软件的成功并不在于它的AI技术,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款软件只是影像后处理工具,算不上是真正意义的AI。RAPID的成功在于临床应用和获取了临床研究的数据,它支撑了几乎所有的缺血性卒中超传统时间窗再灌注治疗的大型国际临床试验,包括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改写了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治疗的历史,把静脉溶栓的时间窗推迟到发病后9 h,把动脉取栓的时间窗推迟到发病后24 h。这些试验数据为RAPID软件走向临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图5)。

相比之下,很多AI产品在炫耀华丽的技术和建模的数据量,而不去从事任何应用的循证医学研究。再好的技术,如果不能让患者获益,不能带给患者临床结局的改善,都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技术,而非临床工具。

走出技术陶醉,着眼于临床应用研究,解决临床应用的循证医学证据,是中国和全球脑血管病AI研发面临的现实问题。

本文选自《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7月 第14卷 第7期

中国卒中学会学术年会(CSA)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TISC)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913A05UMV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