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特殊的“头盔”,上面交织着线缆,紧盯电脑屏幕,一言不发。屏幕上面出现一幅幅字母图案。神奇的一幕产生了:一个个字母在屏幕的文本框内出现。这莫不是传说中的“意念打字”?是的。
今天中午,世界机器人大会脑控打字记录挑战赛上,选手们正在进行用大脑控制电脑,用“意念打字”展开比拼。最终魏斯文以每分钟691.55比特的信息传输率获得冠军,这也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
魏斯文是本次大赛技能赛天津赛区选拔出来的选手,她在中国澳门大学-中国香港大学联合一队开发的算法下,通过脑电波实现了691.55 比特/分钟的理想信息传输速率。该信息传输速率相当于在100%准确率下以0.413秒输出一个英文字母,已经高度接近我们日常手机文本输入。
现场专家介绍,脑-机接口是指通过对神经系统电活动和特征信号的收集、识别及转化,使人脑发出的指令能够直接传递给指定的机器终端,从而使人对机器人的控制和操作更为高效便捷。该项技术在人与机器人的交流沟通领域有重大创新意义和使用价值,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康复、国防救援等诸多领域。
通俗来说,就是大脑的脑电波越过手、脚,直接控制终端、机器设备。说起来简单,实际并不容易。去年大赛的冠军杨晓伟告诉记者,比赛过程高度考验选手的专注力和心理素质,“一旦注意力分散,或者心情出现紧张波动,立即会在脑电波上得到反映,脑电波会出现紊乱,打字的错误率就会大幅上升。”今年大赛的冠军魏斯文说,另外识别脑电波的技术算法也十分重要,要做到快速、准确识别选手的意念。
冠军选手魏斯文(中)
作为本次大赛的专家组副组长,清华大学教授高小榕告诉记者,脑控机器人比赛主要比拼选手“意念打字”的速率。一般来说,每分钟300比特是我们平时手机打字输入速度的一半,昨天冠军的信息传输率超过了每分钟500比特,已经接近我们日常手机打字的速度。今天的传输率更是有了大幅突破。
记者了解到,如今脑控技术已经越来越引起科学界的重视,不少高校、科研院所团队已经全力投入技术攻坚。今年的冠军魏斯文正在天津大学攻读研究生,她的研究领域就在认知与神经科学领域。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