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其他手机大厂主打相机像素、性能等,微软推双屏幕手机、强调生产力,要切进市场空缺。
「早上是我的客户,下午是我的对手,晚上则是我的供应商。」这句是通用电气CEO韦尔奇(Jack Welch)的名言,一语道出商场日常──没有永远的对手和朋友,就算是科技巨头微软也不例外。
10 月 2 日,微软发表一款手机大小的双屏幕「装置」:Surface Duo。
电脑系统王,攻手机却碰壁
虽然微软不愿称呼它为「手机」,但发布会上微软表示,这款装置可以讲电话、可以下载应用程式,显然,它跟大多数人对手机的认知相去不远。
这款双屏幕手机,可收合如手机大小,也可打开如书本,主打可以多任务、提高生产力。例如,一边屏幕用视讯软体开会,另一个屏幕可以查资料;或是一边收电子邮件,另一个屏幕写字。外媒《Engadget》评论,这支手机绝对比迄今所有折叠手机都有趣多了。
大家最诧异的是,微软竟然又重回手机市场了!还跟对手 Google 合作。这款手机,采用 Google 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 安卓(Android)。
过去,微软在电脑市场绝对领先,其电脑操作系统 Windows 市占八成,和随之搭售的 Word、Excel 等生产力工具,成为微软两大营收来源。而微软自家网页浏览器,市占率最高也一度超过九成。
然而,微软在手机领域一直做不起来,反观,Android在 2017 年超越 Windows,成为使用人数最多的操作系统;同年第一季,手机操作系统市占由 Android 拿下 85%、而微软仅占 0.1%,趋近于 0 的市占率。
当手机操作系统老大换人做,微软也开始担心,Google 会不会复制自己过去成功的战略?借由掌握操作系统,连生产力软件和云端业务要一起通吃?
2010 年,微软向欧盟控告 Google 垄断市场;2013 年,更斥巨资购买诺基亚手机业务。最后还是败下阵来。2016 年,微软认赔数十亿美元卖掉诺基亚,并在 2017 年开始停止支持自家手机操作系统 Windows Phone。
微软借力扩张重点服务
付出这么多代价后,微软执行长纳德拉(Satya Nadella)竟做出了与对手合作的决定。
「操作系统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一层」,纳德拉接受《连线》採访时说:「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应用程序的模式和使用体验。」
彭博评论,微软恢复昔日辉煌,并试图改写过去备受打击的手机业务历史。微软股价在发表会后,上涨 3%。
其实,纳德拉采取的就是竞合策略的逻辑。竞合策略,指的是透过和其他企业,甚至是对手合作,来争取企业竞争优势,目的是希望透过合作把产业的饼做大,而不是彼此竞争固定大小的饼。
竞合策略已经清楚说明:「比起单独拥有你的产品,顾客更喜欢同时拥有你的产品跟另一位参与者的产品,那彼此即为互补者。」
汉堡商与薯条商,彼此就是互补者。同理,现在手机使用者明显就是比较爱使用 Google 的 Android 系统,但在 Office 等生产力工具上,微软仍是赢家,双方在这块就是互补者。若微软能借力 Android 超过 25 亿支手机的铺路,引导消费者进入使用它的生产力工具和云端服务等,对微软而言,这或许就构成了它与对手共舞的理由。
然而,这决定并不容易。因为,微软推出 Android 手机,等于是壮大对手声势,更何况,它放弃不做的操作系统,是过去让微软起家的主要事业,最巅峰时期,一年能贡献公司近三成营收。
Google可巩固龙头地位
至于 Google,它自己就有生产力工具和云端服务,为什么愿意跟微软合作?
根据《竞合策略》一书所述:「企业之间,彼此是创造市场的互补者,瓜分市场的竞争者。」
这次,微软推出的双屏幕手机,之前在市场根本未见,微软若加入阵营,确实有机会让停滞成长的手机市场,有再成长的可能。
外媒《The Verge》就评论,Android 已经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操作系统,这次再有微软助阵,将更加巩固 Google 的地位。
其实,这种既是竞争又是合作的关係,在商场上随处可见。
例如,苹果和三星。虽然两者在手机市场是死对头,但三星仍是苹果的主要零件供应商。
跟对手合作,并不简单,重点是,思考是否合作的时候,就要知道未来如何赢。
这是伦敦商学院教授盖瑞.哈默尔(Gary Hamel)的观点。他在《哈佛商业评论》谈竞合理论的一篇文章指出,多数在竞争式合作中获益最大的公司,在结盟时就有清楚的策略目标,也从未忘记新伙伴,未来可能反过来制服他们。
这次,微软有自己的算盘,Google 不会不清楚。对此,他们仅向外媒表示,很欢迎微软加入 Android 生态圈。
这局,微软切入了 Android 阵营,是否会为双方互动带来更多火花?这支双屏幕手机会否最终又成为商战中的特洛伊木马(意指看似向竞争者妥协,其实是为了进入对手优势市场,并慢慢布局自家产品的手段),还有待时间验证。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