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精选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我踩过的坑,你就别再跟着踩一遍了。
有两句古话说得好:
第一句是「好脑子赛不过烂笔头」。记笔记很重要。数字时代,我们应善用科技的成果,使用笔记应用来记笔记。
第二句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选择合适的笔记应用更重要。
因为工作、学习和科研的需求,近 10 年来,我尝试过多种不同的笔记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有过惊喜,也没少踩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希望你能避开那些我踩过的坑,选用合适的笔记应用提升你的学习与工作效率。
本文我们主要谈以下 3 类问题:功能、安全和选择理念。
功能
这里,我们说说笔记应用的几条重要功能。
多渠道采集
首先,笔记应用须具备多渠道采集能力。所谓多渠道,首先要包含不同多媒体信息格式作为输入路径。除了文本输入之外,还应该支持手写输入、拍照输入,甚至是语音输入等。
有时你受到强烈的震撼与冲击,却没有时间与条件进行文字记录,便可以用图像与语音记下来。例如我参观艺术博物馆的时候,在埃及展区就曾做了许多快照录音笔记。
点击声音回放,我当时是在惊叹,这些石器上的花纹都是公元前 3000 年左右刻上去的。5000 年前的工艺品,已经做到了如此精美。
除了采集时支持多种媒体格式外,多渠道的要求还包含与其它应用的协同能力。例如你在网页上看到一篇文章,来不及读,能否一键采集到笔记应用中?你在社交媒体平台写了一段留言,能否即时同步到笔记里?
注意这里就有个马太效应问题。越多应用支持协同的笔记应用,将来越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协同机会。因为其它应用在设置协同交互功能的时候,肯定要考虑更大规模的用户群体。
检索能力
笔记应用光是能够方便采集记录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能否在需要的时候方便提取相关信息。某些应用已经把功能门槛抬高到了图像文字识别了。
我经常对一些重要的文件拍照或者扫描,扔进笔记应用中。我这个人比较懒,一般不打标签,也不写说明。好在印象笔记里面,可以直接通过图像中包含的文字来检索。
例如前些天我需要填表,其中一项是统计之前某年的课时数。我就用「讲授任务」作为检索词来把之前的授课任务书都调取出来。于是瞬间找到相关记录。
这只是当初拍的一份快照而已,却可以通过图像中文字识别检索到,而且准确率还挺高。
跨平台同步
所谓笔记,就是我们思考与发现的记录。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随时随地对笔记进行追加与修改等操作。因此,即时修改后的跨平台同步非常重要。
跨平台,自然是跨得越多越好。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只要满足自己的设备需求就可以了。
例如你用的 Windows + Android 设备,就没有必要追求某款笔记应用一定要支持 iPhone。够用就好,不必那么纠结。 :-P
然而,有件事情我们却不能不重视——当你需要把若干工具配合起来使用的时候,必须保证这几款工具都有(或者都支持)跨平台特性。否则很麻烦。
2014 年,我曾经发现一款编辑器有效地解决了印象笔记编辑功能弱(不支持 Markdown)的问题。在这款编辑器里面记录笔记,可以很容易同步到印象笔记中去。
印象笔记中,这样生成的笔记不仅美观,还提供了专用红色按钮,一按就可以呼叫编辑器,并且直接打开对应 Markdown 文件,方便编辑。修改后再同步即可。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天衣无缝。
然而,几个月后,我试图在 iPhone 上修改笔记。在印象笔记应用里面,我对着这个红按钮左点右点上点下点……不管怎么点,都没有什么编辑器打开,更别提可以修改 Markdown 格式文件了。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