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5G是一张更绿色、更智能的网

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5G资费出炉,6G研发启动,通信技术的迭代前所未有地抓人眼球,刺激着各行各业和普通用户的神经。

“从4G到5G,比以往任何一代移动通信的更新换代都更具革命性。”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易芝玲亲身参与了从1G后期研发至今的全过程,“以前我们基本是在纯CT领域、线性的轨道上发展,致力于搭建一个满足老百姓需求的、网络更快更强的水平的平台。但从4G到5G不同,我们进入了一个IT、 CT、DT领域深度融合的大时代,同时在搭建跟一个水平平台共存的很多垂直平台,每个垂直平台都可以针对不同行业场景的需求,进行动态的优化和配置。”

在她看来,无论是产品设备、技术标准还是产业之间的跨界融合,甚至应用场景、资费方式,5G时代都不同以往。“这种非线性、多维度的拓展,是5G网络最大的挑战,也是最大的机会。”易芝玲说。

绿色、智能相辅相成

“我们的网络是全世界最‘绿’的。”易芝玲表示,从2011年5G研发开启时,团队就在节能降耗上下了大功夫,在材料、器件、设备、站点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研发工作。从底层架构起,5G在标准设计、参考信号设计、物理结构上都最大化地考虑了节能,如果用归一化的比较,5G比4G能效提升了4倍。“运行一个比特所需要消耗的电量,5G是4G的1/4。”她解释说。

但相较之下,5G需要提供的流量、速率都大太多,又有大带宽及大规模天线阵基站做高复杂度的信号处理,以及高密度站点的部署,整体来讲,5G的绝对功耗确实要大得多,降功耗、降成本是整个5G产业链的共同诉求。

她对基础研究的突破抱以厚望,比如材料。“我们和石墨烯行业合作,希望用石墨烯协助基站的散热,已经做了一些原型,在开放参考设计方面也在引进类似技术。针对降功耗增能效的问题,我们在持续努力。”

近几年来,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的快速发展也影响着5G网络建设本身。“智能化是很大的机会,我们从2015年开始思考无线大数据以及网络内生智能的可行性。过去几年已经有了一定进展,比如自动化多网协作优化参数配置以节能降耗,自动化预防检测根因分析等等。但如何更深入地把智能化引入管理、控制、调度、空口等各个层面,真正实现网络的全方位智能化,现在还在初步探讨阶段。这也是5G的第二、第三阶段,甚至6G的重要工作。”易芝玲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低时延、高可靠之外,通过5G网络架构的软件化重组,很多原本部署在核心网的功能在新的网络架构上可以下沉到网络边缘,同时接入网也是灵活的、可重组的,这加速了5G赋能千行百业的可能性。

与垂直行业深入结合

“目前来看,在5G产业链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上,我们在按照各个阶段性目标推进,但这条路会很长,5G的工作刚刚开始。”在易芝玲看来,对于全世界任何一家运营商来讲,匹配和满足用户的需求都是最大的挑战,尤其是5G时代的大规模产业用户。

“5G开源最重要的是赋能各个垂直行业,其实现在针对不同行业,我们已经有了对应的解决方案。但是我们的初步方案可能无法百分之百正中产业需求的核心,所以还需要花大量时间让跨产业之间彼此了解和建立信任。”易芝玲说,“运营商在这件事上一直在努力。我们跟垂直行业不断沟通,2017年就成立了5G联创中心,搭建开放平台,和不同产业伙伴探讨解决方案。半年前已经有超过500家企业参与,其中超过400家来自其他行业。”据她介绍,中国移动已经梳理出100多个垂直领域的应用场景,横跨教育、农业、医疗、金融等十几个不同行业,希望不久的将来就会看到“泉涌式的落地”。

而对于个人用户来说,4G网络已经提供了非常强大的能力,“must have(必须要有)”的服务都做好了,现在要做的都是“nice to have(有了更好)”。“怎样依靠5G网络开发出老百姓愿意为了这样的服务而付出相应代价的应用,值得好好研讨。”易芝玲表达了自己的期待,“可以找到一个健康的平衡点——我们提供得起这样的服务,老百姓也觉得值得,后面更重要是跟各行各业结合后,不只改变生活,还带来社会生产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全方位改变。”

“我们预期明年在所有地级城市都能提供5G服务。”易芝玲说,“从系统的核心技术来讲,我们绝对与全球最领先的水平不相上下,但是我们确实还有一些短板,比如核心元器件、操作系统等,不过国内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长期的技术积累,希望未来三五年能够看到爆发性的成果,在这一场深度融合的大变革中掌握自主创新的完整内核。”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刘义阳

审核:管晶晶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1113A040IM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