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基础架构又简称“HCI”,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设备中不仅仅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还包括备份软件、快照技术、重复数据删除、在线数据压缩等元素,而多套单元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形成统一的资源池。超融合在本地很容易实现:将计算、网络和存储都集成在一个设备内,并且通过它由供应商预先配置好且差不多到手就可以使用。HCI是实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终极技术途径。HCI类似Google、Facebook后台的大规模基础架构模式,可以为数据中心带来最优的效率、灵活性、规模、成本和数据保护。
互联先锋小编这篇文章,主要来介绍一下超融合架构PK传统架构,都具有哪些区别?
超融合架构PK传统架构
1、服务器架构
使用传统架构比使用超融合架构增加了实施和管理的难度,并且后期需要专门SAN存储的维护人员维护系统。
2、机柜使用率
超融合设备比传统架构设备更加节省机柜空间,提高用户数据中心(IDC)的资源利用率。IT设备的能耗高低将决定后期运维及支出的重要成本。
3、存储架构
传统的SAN架构将很大程度的限制后期虚拟化系统的扩展,而超融合架构扩展方便。传统存储标配无SSD硬盘,如果选配SSD硬盘,价格非常昂贵.如果要充分利用SSD硬盘的性能及效果,则对系统维护人员的技术有一定的要求。超融合设备标准配置包含SSD硬盘,并内置数据自动分层功能,可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将SSD硬盘的性能发挥至最佳。
超融合架构PK传统架构
4、控制器数
传统存储标配置2个控制器,当一个控器故障,会导致剩余的一个控制器压力剧增,风险成倍增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通常会使用两台存储做冗余,但不可避免的增加了硬件成本及部署时技术难度。 超融合可提供更高级别的硬件容错,并可确保当某一控制器故障后,保持应用系统不停顿,并提供稳定的性能。甚至多个控制器同时故障时,也能保证业务系统不间断运行。
5、架构扩展
传统架构:当管理员需要更多存储器时,便购买存储器;当需要更多计算能力时,便购买服务器;增加的设备只能满足一定数量级的数据需求,并不能提高系统性能,当维护人员配置不当时,会造成系统性能明显下降。新增设备安装部署工作量大,操作繁琐,为减少数据风险,一般需要把整个系统全部停机后操作,在某此情况下会影响用户工作的连续性及工作效率。超融合无须停机便可无缝地添加其它超融合节点,从而线性地提高系统性能和数据存储, 动态群集的方法使得计算和存储能够每次扩展一个节点,因此无须过度部署基础设施,使系统扩展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
超融合架构PK传统架构
6、安全性能
数据存储安全:传统存储RAID5情况下,损坏两块硬盘,将导致用户桌面崩溃,或数据丢失,无法正常工作。只有当修复原故障硬件的情况下,维护人员才能手工恢复其容错状态,并恢复因故障而丢失的用户桌面,但不能保证应用数据完整性。超融合的用户数据均有双份副本, 超融合分布式文件系统, 多节点并行,即使发生在整个节点故障的情况下,分布式文件系统仅需15-20分钟在并行的其它节点上自动完成数据重建,并恢复到容错状态(此时可以允许另一节点发生故障)。
容灾备份安全:传统架构:必须借助第三方工具才能实现容灾功能,且管理复杂、投资高,超融合设备已带有容灾工具,无须付费已带有容灾功能,且管理简单,可简便可行的实现从数据容灾到应用容灾的各级别容灾功能。
总体而言,无论是从成本、实用、安全、稳定等多个方面来看,超融合架构一定是未来的趋势,势必会取代绝大多数的传统架构。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