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天才物理学家牛顿提出著名的“三大定律”,凭一己之力构建了经典力学的大部分框架。但随着时代的演进,19世纪的人们发现旧有的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微观系统,在几代物理学家数十年的努力下,力学在20世纪初走进了量子时代。
在21世纪的今天,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科技的爆发式涌现造就了社会土壤与经济环境的大变革。经济学正在经历着百余年来最深刻的变化,酝酿着自己的“量子时代”。
虽然传统经济学的时代行将终结已成定论,但其强大的惯性仍影响着整个商业世界,其与时代的日益错位不断被放大:诞生于一个多世纪的科层制今日仍是主流的管理模式,成为管理者与员工眼中扼杀创造性的“罪魁祸首”;“赢家通吃”的马太效应愈演愈烈,恶性竞争造成的零和博弈每天都在上演;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频发,却始终无有效的解决对策……
以诺贝尔奖得主为代表的世界顶尖经济学家,无疑是助力经济理论实现“范式转移”的先行者,他们捕捉到了传统经济学给新时代带来的难题,并努力从理论范畴提出解决之道。
历史证明,理论界的新变通常需要很久才能传导至实践层面,但海尔这家中国企业却出人意料地成为了多位大师级经济学家关注的研究对象,用超前的实践,与世界最超前的理论同行,共同解决经济世界转型期的各大难题。
如何设计让企业永动永活的机制?
企业组织有没有可能像“永动机”那样,持续不竭地产生动能、永葆活力?如果有,动力来自哪里?
全知全能、精准驱动下属的决策者不可能存在,但完美驱动机制的设计者却可以出现。机制设计理论奠基人、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里克·马斯金认为,不需要一个中央计划者命令人们怎么做,而是通过设计一个良好的机制,保证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做事情,同时还能达成组织的整体目标,实现激励相容、多方共赢的“纳什均衡”状态。在马斯金凭借机制设计理论获奖之际,大洋彼岸的海尔已经开始了机制设计的落地实践。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里克·马斯金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推崇老子《道德经》的“太上,不知有之”理念:最好的领导,就是所有部下都感觉不到其存在的领导。通过设计一种有效的驱动机制,让每个人能发挥自我潜力,实现自我价值,组织整体价值自然得以实现。在这种笃信“人的价值第一”的人本主义哲学启发下,张瑞敏成为了机制设计实践者,“人单合一”模式于2005年诞生了。
人单合一通过“自创业、自组织、自驱动”,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永动结构:个体通过自组织的方式自创业,为用户创造价值产生自驱动。组织结构上:人单合一模式将偌大的科层组织拆分为几千个自主决策、自主开拓市场、与用户零距离交互的小微,让“航母”变成“舰队”;薪酬上,人单合一变企业付薪为用户付薪,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寓于所创造的用户价值之中。
在科层制的委托代理激励机制下,员工与管理层总是处于博弈状态,打破纳什均衡能够得到利益,所以他们总有动力去打破均衡,不断内耗。海尔通过人单合一的驱动,使每位创客、每个小微以创造用户价值获得用户付薪为目标,而不是与公司博弈,从而实现了物联网时代的纳什均衡。
只要用户需求不枯竭,人单合一这一机制就会源源不断的产生动能。传统科层制高层的智慧好比江河,而广大的用户需求就是大海。江河会断流,但大海不会干涸。
2019年,马斯金来到海尔并与张瑞敏深入交流,因为这里有他一直想要见到的机制设计理论实践范例——“人单合一”。机制设计的理论家与行动派终于会面。
“不完全契约”难题何解?
在交易活动中,看似完备详尽的合同契约,最终却总是以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双重不满结束,难道没有将双方的贡献与应得收益都匹配得当的“完全契约”吗?
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存在这样的“完全契约”,但这是在“人是绝对理性的经济人,无任何交易成本、沟通成本”这种完美预设下的真空构想。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哈特提出了“不完全契约”难题:由于信息不对称,在真实世界里,无论如何设计,无论合同如何繁复细致,人们都不可能设计出最优的合同,不可能将所有条件下的责任、权限都规定清楚,一定会有漏洞所在, “完全契约”无法达成。如何把剩余产权和剩余收益权结合起来,把每个人的贡献和每个人产生的收益都很好地匹配,成为了一个难题。
然而,2018年3月,到访哈佛大学的张瑞敏告诉哈特,海尔的“人单合一”能解决这个难题:“人单合一”不管创客拥有多少产权,创客的这一个产权是他自己创造的,而不是海尔分配给他的;产权变多、变少或者创客退出,都与他创造的用户价值直接挂钩。”在了解了人单合一模式下特有的“创客所有制”后,哈特当即表示:海尔在做的正是他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然而张瑞敏的实践探索并未止步于此,2019年,一个更无限接近于“完全契约”的人单合一模式成果——“链群智能合约”诞生了。生态链小微群(简称“链群”)是根据社群用户的需求主动并联起来的小微生态群,以“增值分享”机制为动力实现组织的自驱动、自增强。在链群组织模式下,用户需求可同步抵达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等全流程各环节的小微和生态资源方,形成合力迅速响应。
海尔链群生态图
链群智能合约不同于围绕绩效签订、信息不对称的传统双边契约,而是信息对称的多方契约。在海尔,对赌契约签订、预案落实和预案完成后的增值分享额度都能通过线上的人单合一智能合约应用程序完成。链群的各攸关方都能全流程信息透明地抢高单、抢分享,抢出用户喜爱的爆款。目标无需层层下达,资源无需层层审批。链群智能合约避免了传统合约中心化因素的影响,其“自动执行”的特性规避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海尔成功改造传统契约的动力,源于进入物联网时代的“焦虑”与正确预判,源于从产品中心主义到用户中心主义的范式转移。链群合约的背后,是以捕捉、满足动态用户体验为中心、提供全流程服务的生态链与生态圈,生态中签订契约的多方彼此不再是博弈关系,因为大家的目标是同一的,即为用户负责。
无论是哈特的“不完全契约”理论,还是他口中“迷人的海尔模式”,究其本源,都是传统契约不再适应时代、呼唤改革的先行产物。
如何应对“复杂经济”时代?
与工业社会相对应,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是一个线性发展的静态系统,假设经济参与者都是超理性的,在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中进行经济活动,边际收益递减是铁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新技术、新业态爆发的互联网、物联网时代实则是VUCA(不稳定(volatile)、不确定(uncertain)、复杂(complex)、模糊(ambiguous))的时代。
熊彼特经济学奖得主、复杂科学奠基人布莱恩·阿瑟早就看清了这一现实。他认为经济不是一个有序的机器,而是一个复杂的、不断自我构建的系统,系统中的行为主体会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行动和策略,创造出一个自己与之相适应的“生态”。
同阿瑟一样,张瑞敏也认识到了当前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与非线性,成为主流的颠覆者,在实践中与阿瑟的理论殊途同归:通过全面的“生态”转型,海尔具备了动态适应复杂系统商业环境的核心竞争力。
海尔通过构建开放的生态系统,助力传统工业转型,颠覆了传统的收益递减铁律,实现生态收入递增。例如,传统产品时代,每一台洗衣机产品收入因为价格战等因素越来越低,但费用和成本可能还会增加、利润下降。但海尔通过搭建衣联网生态圈,吸引洗护、穿搭、服装、智能芯片等资源方进入,可以为用户提供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务,并且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发掘新的服务,不断拓展新的利润空间,实现边际收益递增。2019年6月,海尔成为了国际著名品牌机构BrandZ世界品牌百强榜史上第一个“物联网生态品牌”。
阿瑟认为,复杂的经济体系具有“内生的永恒的新意”,不断进化。成为生态品牌的海尔也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载体,2000多个小微结合全球超过5000个一流资源,市场、技术、组织等传统企业固化的构成要素,能随时根据用户需求重组和再生;在海尔开放共享的创业平台上,涉及节能环保、区块链、大健康、智能制造、智能硬件、智慧教育、现代农业、新材料等多个领域的新生态不断涌现。一个不断涌现“新物种”的共生、互生的“热带雨林”正在形成,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表现出强大的适应力与不竭的生命力。
9月20日-9月21日,海尔集团和加里·哈默管理实验室(MLab)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人单合一模式国际论坛将于上海举行。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哈特、本特·霍姆斯特朗、埃里克·马斯金,以及复杂性科学奠基人布莱恩·阿瑟等经济学大师,将进一步延续对海尔模式的研究与思考,共话物联网时代的新经济范式、管理范式的转型之道。
第三届人单合一模式国际论坛
将于9月20日-21日在上海召开
在当今这个新旧“折叠”又迅疾发展的经济世界,传统仍占主流却疲态尽显,持续的新变则呈现出燎原之势。海尔正在以实践先行者的身份,携手众位理论先行者们用“知”“行”合一的颠覆与突破,寻找经济学的下一个世代。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