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逼自己考研复习,每天将复习的过程上网直播……距离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还有两个月,“考研直播”在网上火了!
“考研直播间”很励志
杨丽
一张书桌、一堆复习材料、一位埋头苦读的学子…这些简单元素构成了“考研直播间”的全部画面。从早7点到晚11点,即便鲜有主播声音和交流互动,看起来画面单调、枯燥乏味,但“考研直播间”就这么“火”了。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某视频网站开播103万次学习直播、时长超146万小时,可谓惊人。
其实,“考研直播间”在国外已存在多年,在2016年前后传入国内,在学生圈内逐渐流行开来。与其说是“直播间”,不如说是“另类自习室”。它超出了学习空间局限,任何志在考研的学子,都可以加入其中,按照每日的复习计划认真执行,分享学习心得、资料,相互鼓劲加油。“我的头发还挺多,我还能学”“这个学习办法不错,我也试试”“主播人去哪里了,怎么不学习”或调侃或分享或督促,这个“自习室”学习氛围分外浓厚。
众所周知,考研是一场孤独的奋斗,许多学子走着走着,难免陷入一时懈怠彷徨。而此时,看着“考研直播间”里有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同在逆水行舟,“想放弃时学学他们的坚持”“我也不能落下”,从而丢掉包袱、重燃斗志。
有人质疑“考研直播间”是一场秀,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然而,按照学习计划一天学习十多个小时,一坚持就是好几个月,这份努力毋庸置疑。也有直播的主播考上了研究生,结果也很美好。互联网时代,网生一代们利用新方式新平台去努力学习、互相激励,本就无可厚非。
与其说对“考研直播”有质疑 ,不如说人们对“直播”有所误解。现实中,恶搞调侃、以低俗内容吸引眼球、斗富炫富等直播乱象频发,使得人们渐渐将“直播”与“作秀”画上等号。其实,直播是一个平台和窗口,它可以让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坐在同一个课堂”,可以帮助贫困地区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也可以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非遗文化……无论是对个人学习还是地方发展,网络直播都可以大有作为。
直播本无好坏,关键在于如何用好这一平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如果“考研直播间”能成为你监督学习的好帮手,并不是你考研路上的绊脚石,那么按照自己的方式,奋力去摘取胜利的果实吧。
真正的努力不需要“秀”
颜云霞
长期以来有这样一种说法,考研是一个人的战斗。但在直播盛行的当下,这场“战斗”变得不那么孤独悲壮。屏幕内外,有人“埋头苦读”,有人“作壁上观”,甚而“摇旗呐喊”;备考征途,曾经顾影自怜“我的辛苦无人知”,如今人人盛赞“努力的人儿最美丽”。然而,撕开提升自制、激发斗志等包装,“考研直播”本质上仍是一个“秀”,一个让人不是滋味的“秀”。
“秀”的核心在于“看”与“被看”,这是网络直播的主题。在“考研直播”中,则被替换成“监督”与“被监督”。面对镜头、众目睽睽,多数人会强化自我规范,表现出更好的自己,或许的确能起到督促学习的作用。只是这个作用的实效究竟如何,我们实难知晓,也无法验证。退一步说,即便“考研直播”实有助于提升效率,但关掉镜头以后呢?如果你的自律和努力只能在镜头前实现,其又有何价值?人生的目标不止于考研,人生的奋斗也不只是学习,难道你生活中的每一次“升级打怪”都要打开直播按钮,非如此不可继续?
拉康的“凝视理论”认为,真正发挥作用的不是我在看,而是我可能被看,我是因为想象自己有可能被看而看自己的,并且是用他人的目光看自己。以此而视,“考研直播”照见的与其说是那个被别人看的自己,不如说是那个自己所想象的别人眼中的自己。一味追逐观看者的“鲜花”与“掌声”,也许满足的只是自身对存在感的获取、对理想自我的迷恋,久而久之容易陷入一种自我陶醉和自我感动,甚至导致表现努力、展示勤奋成为目的本身,努力的初衷、奋斗的方向反而被丢失了、遗忘了。
圣人早有名言:“君子慎独。”民间也有俗语:“满盛的水不作声。”勤奋学习也好,自律克制也罢,对手从来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真正的努力,也从来不需要太多的关注,不需要任何的仪式感,而是在清晰明确的目标下,日积月累的付出,持之以恒的坚持。所谓“斜行矮纸不问世,于无声处写惊雷”,你的人生不需要做给任何人看,奋斗的历程不需要任何戏份,时间会证明一切。即使悄无声息,那些流过的汗、掉过的泪终不会白费,与君共勉。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